邦博尔卫校网
贵阳卫校 > 贵阳卫校招生 > 贵阳卫校问答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2024贵阳卫生学校有哪些 贵阳卫生学校名单一览表

日期:2023-11-27 11:15  855人关注

2024贵阳的卫生学校有: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贵阳市卫生学校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时珍学院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中医药职业学校卫生学校

2023贵阳卫生学校有哪些 贵阳卫生学校名单一览表

一、2024贵阳卫生学校名单一览表

序号 卫生学校名称 卫生学校地区 卫生学校地址
1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贵阳 贵阳市观山湖区石林西路2号
2 贵阳市卫生学校 贵阳 贵阳市观山湖区石林西路
3 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 贵阳 贵州省贵阳市巫峰路
4 贵阳中医学院 贵阳 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栋青南路
5 贵州医科大学 贵阳 贵州省贵安新区大学城贵州医科大学
6 贵阳医学院 贵阳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9号
7 贵阳中医学院时珍学院 贵阳 贵阳市富源南路548号
8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 贵阳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云关坡笋子林3号
9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 贵阳市花溪区大职路
10 贵州中医药职业学校 贵阳 贵阳市乌当区金江工业园
11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 贵阳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大职路

二、2024贵阳卫生学校简介

1、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前身贵阳市卫生学校,创建于1939年10月1日,初名“贵州省医事职业学校”,1941年8月更名为“贵州省省立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后又经过两次与其他医学类学校合并,1958年10月定名为“贵州省贵阳市卫生学校”。贵阳护理职业学院组建后,贵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学院发展,在观山湖区建设占地约21278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28485平方米的学院新校区。2009年,学院顺利实现整体搬迁,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是一所功能完善、结构合理、配置先进的现代化卫生类高职院校。

(一)开设专业:目前学院高职设有:护理、涉外护理(英语方向)、护理(康复护理)方向、护理(社区方向)、助产、助产(计划生育方向)、医疗美容技术、药学、药物分析技术、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输血方向)、公共卫生管理、医学营养、卫生检验检疫技术、医药营销、医学影像技术17个专业。中职设有护理、药剂、农村医学、医学检验技术4个专业。 (二)毕业生人数: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叁万多名实用型医药卫生技术人才,为祖国医药卫生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优秀毕业生代表: 1.苏雅香:原贵州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是贵州省唯一的南丁格尔奖获得者。 2.董佑忠:原贵阳中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全国神经学委员会主任。 3.彭少英:原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主任、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4.安邦权:贵州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贵州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5.现贵阳市属各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基本都是我院毕业生。如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黄明静,是贵州省护理学会理事长。 6.领导干部及企业家:鲍廷英(省直机关工委副巡视员)、吴小平(省卫生厅项目部主任)、王永强(省卫生厅纪检监察室主任)、王庆(当代贵州论坛培训部主任)、张洁(市直机关工委书记)、金建平(市爱卫办主任)、余洁(市政府机关工党委书记)

校办企业:贵阳卫校制药厂,后更名贵阳金桥制药厂,2004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并购给神奇制药有限公司。 获得荣誉:贵阳市卫生学校于1981年、1994年、2000年、2004年连续四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受到了教育部等七部委的表彰。并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全国大中专学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系统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等称号。2011年,贵阳护理职业学院高质量通过贵州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年,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贵州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2013顺利获得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称号。

2、贵阳市卫生学校

贵阳市卫生学校坐落于贵阳市市区,创建于民国28年(1939年),前身是贵州省立贵阳高级医士职业学校,1950年先后与省立贵阳高级护士职业学校、赣东北军区卫生学校、省立遵义高级医士职业学校合并,改名为贵州省卫生学校,属省卫生厅。1961年,学校更名为贵阳市卫生学校,改属市卫生局。校址解放前与虹桥,解放后迁次南门外芦花村。

学校分别于1981、1994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学校14个专业通过贵州省中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2000年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92人,其中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75人。学校设有护理、助产、妇幼卫生、药剂、医学检验、预防医学、民族医士、中药士、药品检验、计划生育、病理检验、全科医士、美容技术与护理等14个专业。

1998年学校与省电大联合办学开办高级护理大专班,2000年与贵阳医学院联合办学开设高级护理大专班。经上级批准,从2001年起开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大专),招收药剂、检验、护理三个专业的学生150人。学校还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办计算机及美容、美发技能培训。

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有电教中心、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整体护理模拟病房、护士工作站、ICU(重症监护)室、美容、美发技能训练室外等学科实验室,拥有紫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议、荧光测定仪、电子血球计数仪、荧光显微镜、微生物分析系统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等一大批高级精密仪器。学校图书馆藏书15万册、各种期刊近600种。学校办有制药厂和门诊部,有稳定的实习基地35人。学校一贯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数据深化改革,注重素质教育,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60年来,培养了15000多名实用性中等医药卫生人才。先后被子评为“贵州省教育战线先进单位”、“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和市区精神文明单位”。

2006年贵阳卫生学校升格为贵阳护理职业学院.2009年搬迁至贵阳市金阳新区石林西路2号,比邻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贵州省武警总队。

3、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

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创建于1958年,隶属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设有金峰、金海两个校区。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是贵州省重点中专、国家级重点中专、被教育部列入教育部骨干及地方特色专业学校,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被列入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建设单位建设项目。目前,学校是贵州省职教学会副会长单位,贵州省护理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贵州省职教学会医护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贵州省康复 医学会护理专业主任委员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研究生培训基地、贵州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技能培训基地、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培训基地、贵州 省人民医院护士技能培训基地、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人民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是一所集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学校。

学校总占地面积500余亩,拥有完善的教学及其配套设施。目前在校生达9200余人,教职工468人,其中专任教师386人,高级职称教师124人,中级职称教师146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比例的92.6%。学校发挥“前院后校”的办学优势,拥有贵州省人民医院等省内二级甲等以上30余所综合医院及省外发达地区的多所实习基地。

建校50余年来,学校熔铸了“医者仁心、尚德尚行”的校训,探索出了“背靠省医、面向基层、立足全省、辐射全国”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综合素质为根本”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贵州省教育“9+3”计划,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交替进行,全面实施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学校依托贵州省人民医院的独特优势,发挥“前院后校”的办学模式,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和护士担任专业学科的教学,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教学与临床的有效对接,有效地推进了院校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特色。

近几年,学校在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大力实行院校深度合作,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先后与贵阳医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联合办学,积极探索并搭建了“中专-大专-本科”三阶段立交桥式的人才培养方式。

在省卫计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绩,先后荣获“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贵州省模范职工小家”、“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学校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卫生厅直属系统五好基层党组织”、“省直机关农村党建扶贫工作先进工作队”等先进集体。

贵州省人民医院是目前我校最大最强的实习实训基地,除此之外,我校还拥有中山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乌当医院、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贵阳中医一附院、贵阳中医二附院、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30余所实习基地,逐步实现了毕业生“零距离”的就业趋势。

卫校招生>卫校问答>贵州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推荐卫校
 
贵阳卫生学校 贵阳推荐卫校 贵阳卫校招生 贵阳卫校专业 贵阳卫校排名 贵阳中专卫校 贵阳大专卫校 贵阳有哪些卫校 贵阳哪个卫校好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