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连的药剂专业学校有: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大连市卫生学校等药剂专业学校。
一、2024大连药剂专业学校名单一览表
序号 | 药剂专业学校名称 | 药剂专业学校地区 | 药剂专业学校地址 |
1 | 大连医科大学 | 大连 |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旅顺南路西段9号 |
2 |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 大连 | 大连市高新园区爱贤街28号 |
3 | 大连市卫生学校 | 大连 | 大连市金州区学府大街10号 |
二、2024大连药剂专业学校简介
1、大连市卫生学校
大连市卫生学校是一所面向大连地区培养中级医务人员的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其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旅大市卫生学校,建校后几经迁址、易名,1981年改称为大连市卫生学校,曾为全国重点中专。1986年升格为大连大学医学专科学校后,根据市政府指示学校仍然招生,继续承担为大连地区培养中级医务人员的任务。1995年12月学校迁至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大学校园内。
学校办学规模为640人,经国家批准设置的专业有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助产、妇幼保健、预防医学、社区医学、口腔工艺技术等,护理专业为学校的长线专业。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4年。每年招生80~160人,目前在校生为400人。
学校拥有独立使用的校舍和教学设施,具有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并且与大连大学共用其它教学、生活设施。学校具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而且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中专专任教师主要讲授普通文化课和医学基础课,其它课程的师资由大连大学相关院系教师兼任。
学校始终坚持“资源共享,人才共用”的办学方针,依托高校的办学优势,利用大连大学的办学资源,发展中等职业医学教育,努力为大连地区培养合格、实用的技能型中级医护人才。2003年,学校通过了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合格评估,被评为合格学校。2004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确定为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近年来,学校加快了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步伐。根据护理专业社会需求状况,调整教学计划,整合学科内容,增加选修课门数,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加大实验教学和计算机教学力度,加强课间见习和生产实习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13700余名各个专业的中级医务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2、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始建于1999年7月,是辽宁省首批9所试点国有民营分院之一。2004年3月经教育部确认为“新机制新模式”的独立学院。由大连医科大学和大连金真源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座落于华信计算机有限公司、大连动漫影视学院、大连乾豪动漫教育基地、大连卓奥科技有限公司等园区动漫产业带内。
截至2013年,学院专任教师385人,其中教授105人,副教授12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10人。学院占地665.27亩,建筑面积167472.15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74466.83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25874.81平方米,学生宿舍67130.51平方米。有固定资产总值8.1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2533.90万元,计算机927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6839个,图书41.26万册,运动场3.3万平方米,信息建设投入经费近80万元,校园网出口总带宽210Mbps。
学院教学场所完备,拥有大学生心理活动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教学综合实验中心、体育馆、标准体育场、多功能活动中心、图书馆等现代化教学和服务设施。其中大学生心理活动中心多次承接大连市各级各类心理培训,已成为学院学生工作的一个亮点。
学院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了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并系统建设了临床技能、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和计算机等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及教学基地。2011年,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获批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获得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的“NIEH”考点资格。
3、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前身为关东医学院。1949年关东医学院并入大连大学,更名大连大学医学院。
1950年撤消大连大学建制,大连医学院独立。1969年大连医学院举校南迁贵州省遵义市,建立遵义医学院。1978年学校在大连医学院原址复办,仍称大连医学院。1994年学校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文学、理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截止到2014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7500余人,其中博、硕士研究生导师近1100人。学校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1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
展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