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卫校网
济南卫校 > 济南卫校招生 > 济南卫校焦点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2024济南排名前三的公办卫生学校名单

日期:2023-12-13 13:36  756人关注

2024济南排名前三的公办卫生学校有: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平阴卫生职业学校

2023济南排名前三的公办卫生学校名单

一、2024济南排名前三的公办卫生学校一览表

排名 卫生学校名称 卫生学校性质 学校地址
1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 公办 山东济南历城区
2 山东中医药大学 公办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3 山东平阴卫生职业学校 公办 山东省济南平阴县五岭路林水巷10号

注:以上公办卫生学校排名是邦博尔卫校网根据网友在本网的关注度进行排名,仅供参考

二、2024济南排名前三的公办卫生学校简介

1、济南护理职业学院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 (Ji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nursing)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学校。学院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西方教会在济南设立的重生助产讲习所;1953年,成立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1994年,原济南市结核病防治院并入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2005年,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济南市农业学校和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建新的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2011年3月,学校升格为济南护理职业学院。

据2017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690亩,校舍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设有标准多媒体教室9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5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1个,图书馆藏书15万册;设有9个系部,有11个专科层次专业和7个五年一贯制高职层次专业;拥有在编教职工309人,校内专任教师181人,全日制在校高职生4844人。

据2017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拥有教职工388人,在编教职工309人,校内专任教师18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学位者142人(含在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

据2017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设有国家财政支持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个,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山东省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骨干示范专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58个。

国际合作

据2017年11月阳光高考信息显示,学校先后有30余名毕业生赴国外就业或留学。2014年,学院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佳联国际公司达成国际合作意向,从2014年护理专业毕业生中遴选品学兼优、英语基础好的的学生,直接推荐到美国继续学习就业。

校企合作

据2017年11月阳光高考信息显示,学校与山东省立医院、齐鲁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以及济南市级各大医院、驻济南部队医院等100多所高水平的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截至2016年4月,学校先后被授予“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学校”、“全国职业教育人才就业示范基地”、“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2年,学院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等荣誉称号 。

2、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医药科大学、山东省首批五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之一。 学校在省属高校中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最多,最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最早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最早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承担单位,硕士点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秉承“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校训,发挥中医药优势,狠抓内涵建设,逐步形成“以文化人、厚重基础、注重传承、强化实践”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敦厚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鲜明特点,有多名学生获得“全国三好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学校致力于高水平特色名校建设,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入扁鹊故里——长清,总占地1829亩,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7087.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10万册、电子图书47万册。 学校设置13个二级学院,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2所教学医院、50余处临床教学基地和10家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及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医精诚,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拥有21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等学科门类;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硕士点,硕士点涵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全部二级学科,并开始向周边学科渗透;拥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临床医学、中药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截至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近21000人,其中本专科生18100余人,研究生近2600人。学校与近30所国外知名大学、医疗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有外国留学生、港澳台侨学生200余人。

学校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300余人(含三所直属附属医院)。博士生导师76人,硕士生导师370人。1人先后荣获国家“国医楷模”、“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5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55人,山东省教学团队6个,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1个。

学校坚持特色制胜、争创一流,形成一批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现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中医内科学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和制药工程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3门省级精品课程。 有1个国家卫生部技术准入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9个,有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学科8个,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重点专科10个、重点实验室24个。

3、山东平阴卫生职业学校

山东平阴卫生职业学校是一所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平阴县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平阴卫生中专学校、平阴继续医学教育中心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学校创办于1989年,1993年改为卫生职业学校。1994年被山东省教委审批为中专学历教育学校,2000年经山东省教委、山东省卫生厅联合评估验收命名为“省级示范学校”。 2002年市卫生局将学校确定为全市继续医学教育基地,2006年经市编委会批准,正式挂牌“平阴继续医学教育中心”。

学校占地130余亩,建筑面积18395m2。现有正式教职工103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研究生13人。中级职称48人),有兼职高级职称教师20多名。学校拥有分别属于普通学科、基础学科、临床学科、护理学科共11个科类实验室,拥有实验、实训室13间;计算机120台,教学平台18个(教室、功能室均配备教学平台).学校开通了远程教育网,设立了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闭路电视双控教学等系统,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校图书馆藏书近五万册。 另外学校还承担着全县医学成人专科、本科学历教育;全县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培训;全县卫生在职人员医学继续教育工作;承担着全市公安民警、机动车驾驶员、矿业等高危作业人员的自救护救培训工作。学校在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医学专科学校等大学特聘15位专家、教授为高级顾问、客座教授,指导学校远期发展和教科研工作。

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先后开办过护理、中医、助产、社区医学、妇幼卫生、计划生育、乡村医士、卫生保健、药剂、医学检验、中西医结合、口腔工艺技术、中医康复保健和卫生保健等十多个专业,在校生1200多人。在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学校根据社会需求,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与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办、合办开展护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等专业国民教育系列成人、网络大学专科、本科层次教育,充分发挥了学校的办学潜能,为毕业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事业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从面向本地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服务平阴地区农村、社区、医疗机构和社会公共卫生机构向辐射全国转型,为经济发达地区、急需护理专门人才的大中城市输送大批合格的护理人才”的办学思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卫生人才,增进人民健康。

办学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一流医务人员.

办学定位:立足平阴,面向全国,服务地方,向全国各地输送优秀的医务人员

办学目标:举办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为主,与大学联合举办大专、本科学历教育为辅,形成中专、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岗位培训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模式。

办学特色:医德为先,科研引领,技能见长。

卫校招生>卫校焦点>山东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推荐卫校
 
济南卫生学校 济南推荐卫校 济南卫校招生 济南卫校专业 济南卫校排名 济南中专卫校 济南大专卫校 济南有哪些卫校 济南哪个卫校好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