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辽宁排名前六的卫生学校有: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大连铁路卫生学校、铁岭卫生职业学院、沈阳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辽宁何氏医学院。
一、2024辽宁排名前六的卫生学校一览表
排名 | 卫生学校名称 | 卫生学校地址 |
1 |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 沈阳市苏家屯区乔松路2号 |
2 | 大连铁路卫生学校 | 大连鲁迅路与世纪街交汇处附近 |
3 |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 辽宁省铁岭市凡河新区钟山路21号 |
4 | 沈阳医学院 | 辽宁省沈阳市黄河北大街146号 |
5 | 大连医科大学 |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旅顺南路西段9号 |
6 | 辽宁何氏医学院 | 沈阳市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 |
注:以上卫生学校排名是邦博尔卫校网根据网友在本网的关注度进行排名,仅供参考
二、2024辽宁排名前六的卫生学校简介
1、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是一所培养护理、药学、医学相关、卫生管理类各专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所需高技能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主校区坐落在沈阳市浑河之南,毗邻沈阳国际展览中心,本溪校区目前正在建设中。校园总占地面积55.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6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31万余册。
学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其前身为始建于1978年的辽宁省医学科学院。1984年,改办为辽宁省卫生职工医学院。1998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试点院校。2000年并入原辽宁中医学院,改从医药高等职业教育。2006年,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省政府从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高度出发,将其从辽宁中医药大学分立出来,成立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由省政府批准,更名为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学院设有医学技术系、药学系、护理系、康复技术系、健康管理系、医学基础教研部、公共基础教研部、思政部8个系部,30个专科层次的高职专业。目前,学院在校生5632人。专任教师239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98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1人。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注重内涵建设,现有省级品牌、示范专业5个、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教学团队4支,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省级精品教材3部,参编全国高职高专类规划教材244部,57人次担主编、76人次担任副主编职务。
学院现有中央财政和省财政资助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项目8个,有口腔医学技术(义齿加工)、药品营销、医学营养等8个校内实训基地及护理、医疗美容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199间实训室。此外,还在沈阳、北京、上海、广州、珠海、长春、大连等地联合建立了256家稳定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学生得到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在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我院取得团体二等奖、学生个人二、三等奖;在首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护理操作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全国康复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共8个奖项。学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曾荣获全国花球舞蹈啦啦操组亚军,沈阳市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丙组团体第一名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曾荣获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五年就业率均在97%以上,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学院积极拓展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学院与香港嘉宏国际集团合作建立了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与沈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了订单式培养,与辽宁北冬虫夏草有限公司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
学院坚持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卫生部“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辽宁省民政厅“辽宁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沈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资质,近年来,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专门人才万余人次。曾多次被国家卫生部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先进单位、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沈阳教科系统服务沈阳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为学院直属机构,承担着医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建院以来共承担省级以上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0余项,有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1个辽宁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主办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曾多次在全国科技情报检索期刊评比中获奖。
学院将坚持“育素质、强技能、重合作、争一流”的办学理念,秉承“修德笃学、尚能济世”的校训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向“创建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特色的高职强院”的奋斗目标稳步迈进。
2、大连铁路卫生学校
大连铁路卫生学校是铁道部属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50年,现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鲁迅路24号。现在籍学生1058人,教职工206人,其中高级讲师30人,讲师55人。学校建筑面积56000平米,有条件优良、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模拟医院环境的演练基地;标准的体育馆;宽敞清洁的食堂;藏书9万余册的图书馆。学校办学条件优越、管理规范、教学质量高,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医院的好评。40几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卫生技术人才15000余人,现已成为各医院的骨干技术力量。大连铁路卫生学校——铁路白衣天使的摇篮。
50多年来学校以“崇尚医德、治学严谨、管理严格”而闻名,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特长”的卫生保健技术人员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两万名优秀毕业生,桃李遍及全国各地,毕业生就业率为100%,被辽宁省人事厅授予“辽宁省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特长”的卫生保健技术人才为目标。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塑造健全人格,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
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任教师80人,双师型教师27人,拥有硕士学位教师7人,在读硕士学位教师6人,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校教学设施齐备,性能先进。计算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设备精良,数量充足。共有实验、实训室29个,各种实验实训设备1400余(件)。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验实训掌握专业技能,完全适应现场工作需要。
3、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专科学校。
学院位于拥有北方水城之称的铁岭凡河新城教育园区,背靠莲花湖湿地公园,毗邻风景秀美的凤冠山,校区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校内建有护理、药学、医学基础、语音训练、计算机实训等9个总面积1.65万平方米的实验、实训中心,教学用计算机506台,互联网和校园网覆盖全部教学和管理部门,基本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建有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14间,教、学、做一体化教室18间,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24.88万元,另外还有66家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医院和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学生实习和实训的需求,学院建有6540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8万册。学院现有教职工47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26人;双师素质教师46人,此外聘请68位临床一线专家和企业大师作为兼职教师。
学院确定了以高职教育为主体的办学层次定位,现设有护理系、口腔医学技术系、医学检验技术系、康复治疗技术系、医学营养系、药学系以及医学基础部、公共基础部、思政部、涉外培训部、中专部六系五部。开设护理(普通护理、妇幼保健、社区护理、涉外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营养、中药制药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影像技术、公共卫生管理12个专业,学制三年。
学院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注重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推进各项改革,坚持依法从严治校,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规范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建校40多年来,已培养出2万多名合格的卫生技术人才。2014年,我院将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安徽、广东、重庆、四川、云南、甘肃、宁夏等12个省、自治区招生。
学院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确立了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学院注重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建立毕业生联系制度,实施跟踪服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达90%以上,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办学口碑。
学院秉承“天道酬勤、人道扶康”的校训,形成了“厚德强技、和谐向上”的良好校风,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实力和水平逐步提高,办学规模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辽宁省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先进单位、铁岭市名校、市师德示范校等多项荣誉。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应用为主,求真创新”的办学理念,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医药卫生技术人才而努力奋斗!
4、沈阳医学院
沈阳医学院(Shenyang Medical College)简称“沈医”,位于沈阳北部大学城,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49年。2007年荣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09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截至2013年底,学院占地面积44.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8亿元。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学院、护理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26所教学医院和149个实习基地。
沈阳医学院始建于1949年,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建校65年来,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现已形成集本科、高职专科和继续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办学体系,先后培养了4万余名德才兼备的医疗卫生人才,为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3年10月,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学校占地面积4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图书馆藏书9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232种。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医学应用技术学院、临床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2所直属附属医院和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50个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
现有教职员工4220人,正高级职称336人,副高级职称518人,其中校本部638人,正高级职称81人,副高级职称11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0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85.1%,聘请国内外名誉教授、客座教授70余人。面向全国招生,招生范围为吉林、内蒙古、山东、江苏、重庆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本、专科在校生8666人。毕业生医学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校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开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等15个本科专业和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14个高职专业。预防医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辽宁省示范专业,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为辽宁省特色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和临床教学实验中心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预防医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学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病原生物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9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建有市政府特邀院士工作站。病原生物学为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特色突出计划立项学科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环境污染与微生态实验室、手外科组织工程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环境与人口健康实验室为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病实验室、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沈阳市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价研究实验室为沈阳市重点实验室,医学生物技术工程中心为沈阳市工程中心,人体科学展览馆为辽宁省科普基地,附属中心医院手外科为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近五年,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纵向科研经费总计达2415.6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SCI、EI、ISTP三大国际公认检索数据库收录54篇;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5项,沈阳市科技进步奖21项,国家专利21项。与吉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71人。
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中心医院作为沈阳市西部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实力居市属医院之首,编制床位1500张,是辽宁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辽宁省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辽宁省全科医学基层实践基地及沈阳市医疗、护理、检验、营养质控中心、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中心;以创伤外科为特色,手外科是优势特色学科,在全国名列前茅,是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附属第二医院编制床位1400张,是辽宁省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辽宁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心血管、周围血管和心理专业为特色,以介入医学为技术优势,血管介入治疗达到省内领先水平。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即沈阳二四二医院、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沈阳二四五医院、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沈阳市骨科医院、沈阳市口腔医院和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均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或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先后与美、英、日、荷、澳、加等国家二十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多次承办国际、全国学术会议。200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有巴基斯坦、加纳、尼日利亚等35个国家的8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5、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前身为关东医学院。1949年关东医学院并入大连大学,更名大连大学医学院。
1950年撤消大连大学建制,大连医学院独立。1969年大连医学院举校南迁贵州省遵义市,建立遵义医学院。1978年学校在大连医学院原址复办,仍称大连医学院。1994年学校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文学、理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截止到2014年4月学校有博士、硕士研究生4100余人,本专科生9300余人,教职工及医护人员7500余人,其中博、硕士研究生导师近1100人;设有23个普通本科专业,学校占地面积151万平方米。
截止到2014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7500余人,其中博、硕士研究生导师近1100人。学校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1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
截止到2013年,学校纵向自然科学类科技项目中标338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4项;共有89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辽宁省政府各级科技进步奖66项。
2003-2013年期间,学校共中标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8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90项,省部级课题234项,市级及其它课题460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5项,学校共获得各级科技奖励254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40项,市级112项。
截止到2013年1月,学校图书馆藏书以生物医学为主体,兼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社会科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本校博士生和硕士生毕业论文、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光盘数据库、电子期刊、网上数据库等等。至2012年底,共有馆藏181.23万册,其中电子馆藏89.12万册。
《大连医科大学报》反映多学科科研、医疗及教学的理论性学术刊物。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讲座与综述、技术方法、病例报告、短篇报告,医学教育等栏目;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所引证。
6、辽宁何氏医学院
辽宁何氏医学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的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根据2018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近8000人。
学校现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学、眼视光学、医学影像技术、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广告学、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15个本科专业以及眼视光学技术、护理、药物制剂技术等7个高职专业,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7000余人,面向全国21个省市招生。拥有留学生、继续教育、二学历等办学资格,是东北唯一一家眼视光本科自考专业主考校,并与大连医科大学联合培养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学校下设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艺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药学系、眼视光系、管理系、通识教学部、外语教学部等二级教学单位和实验教学中心、考试中心、图书馆、何氏美术馆等二级教辅单位。
学校紧密围绕国家健康医疗服务业及区域经济社会主导产业战略需求,坚持科教融合的产学研办学特色,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无缝对接,重点打造视觉科学特色学科专业群,深入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扎实开展通识教育、PBL教学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教学改革探索,逐步完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导向的研究性课程与教学体系,实行全程、全员创新创业教育制度,成立了全国首家以大学生为股东的创业公司——大学生创业梦工场,旨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显个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先后荣获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沈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突出贡献企业等称号。学生先后荣获全国护士英语执业水平技能竞赛冠军、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二届“青创赛”一等奖、全国医学高等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东北地区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学校聘任了42位两院院士和国际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名誉院长,组建了一支学术坚实、结构合理、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术团队。现拥有7家附属医院、66所眼视光门诊以及多家综合性临床教学实习医院,并创建了中国眼产业基地,先后获批了国家防盲治盲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中欧眼脑医学中心、眼科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高水平科研与教学平台,是国际防盲协会西太平洋地区联职主席单位、国家卫计委防盲技术指导组副组长单位。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伦敦大学、九州大学、埃因霍温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家高水平科研院所建立学术合作与交流友好关系,互派师生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学院以“梦想、感恩、学问、执行、结果”为院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发挥“医、教、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优势,培养具备“独立人格”、“独立思维”、“独立生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展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