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卫校网
安徽卫校 > 安徽卫校招生 > 安徽卫校焦点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2024安徽排名前六的公办卫生学校名单

日期:2023-12-14 09:49  1355人关注

2024安徽排名前六的公办卫生学校有: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阜阳卫生学校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皖北卫生职业学院淮北卫生学校安徽医科大学

2023安徽排名前六的公办卫生学校名单

一、2024安徽排名前六的公办卫生学校一览表

排名 卫生学校名称 卫生学校性质 卫生学校地址
1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公办 安徽省合肥市芙蓉路632号
2 阜阳卫生学校 公办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路511号
3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公办 安徽省芜湖市乌霞山西路18号
4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公办 宿州市东二铺大学园区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5 淮北卫生学校 公办 濉溪县其他202省道附近
6 安徽医科大学 公办 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

注:以上公办卫生学校排名是邦博尔卫校网根据网友在本网的关注度进行排名,仅供参考

二、2024安徽排名前六的公办卫生学校简介

1、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隶属于安徽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的公办普通专科学校,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具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有芜湖路校区和芙蓉路校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合肥市政府授予的“花园单位”。

学校设有8个系部、21个专业,面向全国13个省份招生。医学检验技术、医疗电子工程专业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制药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疗电子工程专业等为省级特色专业,护理专业为省级高职高专教育教改示范专业。学校积极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开展专升本及自学考试助学,满足学生学历、学业继续深造的需求。

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优良。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人体形态楼、图书馆,以及篮球场、标准田径运动场等教学设施。建有校内实训中心(基地)12个,实验实训设备值达43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心)2个、省级示范实训中心5个和省级开放实训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另有医学科研机构5个。有1200张床位的附属医院1所,教学医院4所;教学实习基地181处,分布于省内各地市及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目前,有412名在岗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50.3%,教授1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7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4人。另有一支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药企业等专家技术能手组成的稳定兼职教师队伍。 2006年起,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选定为新加坡护理医科全额奖学金项目合作院校。2014年获批与韩国中源大学合作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并与美国布鲁姆菲尔德学院、英国西伦敦大学、台湾元培科技大学等国(境)外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2、阜阳卫生学校

安徽省阜阳卫生学校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始创于1958年春。1998年以来,经阜阳市委、市政府批准,阜阳卫生学校先后与安徽华佗中医学校、阜阳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阜阳市工读学校合并。教学资源重组后,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校园面积109482平方米,建筑面积75454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布局优雅,景致怡人。2006年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目前开设普通中专专业有护理、助产、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经省教育厅、卫生厅批准与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办,开设五年制高职专业有护理、医学影像技术。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达5000人,经省教育厅、卫生厅批准开设乡医学历教育,半脱产学生5000余人。学校每年为全省和省外输送合格卫生技术人员500余人。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目前已形成了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群体。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24人,其中高级讲师36人,讲师50人,研究生7人,他们精通业务,教书育人,钟情教坛。08年共有19人参加《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其中主编、副主编7人,共编写教材21部。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备先进、齐全。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图书馆、阶梯教室、多功能餐厅、浴室和设施齐全的运动场12000平方米。学校设有实验中心、计算机中心、多媒体室、显微镜室、电教中心、护理实训中心,共54个实验室以及远程教育设施及校园网络等。并拥有一所附属医院,校外有20个市级以上医院为教学实习医院。图书馆藏书6万余册,电子图书10万册,阅览室订有报刊物200余种。学生实行封闭式公寓化管理,每间宿舍装有电话。每个教室均装备有先进的闭路电视。

学校设有“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负责推荐就业,近年已向上海、北京、深圳等省内外城市输送了大批毕业生。并通过积极努力,推荐学生到阜阳市各家医院及相关医疗单位就业。几年来就业率均达95.7%。由于就业单位条件好,学生和家长都很满意。

学校“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目的,以质量求生存”的发展思路,牢记“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校训,以“办一流学校、抓一流管理,创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为办学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由于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获得“市文明单位”,“市职教先进单位”等称号,被誉为师资队伍建设达标,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校。

3、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60年的“芜湖市中医学校”;2001年,学校独立升格并于次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全国同类院校率先更名为“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整合卫生教育资源,壮大学校实力,2006年,市政府将芜湖市中医医院成建制划归学校作为直属附属医院;2012年,附属市牙病防治所成功创建附属口腔医院(芜湖市口腔医院)。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经成为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地方性高等院校。2010年,学校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成功创建了“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997亩,总建筑面积29.7万平方米,设有医疗系、药学系、康复保健系、护理系、口腔医学系、基础教学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等7个教学系部,开设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中药、中药制药技术、药学、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护理、医疗美容技术等27 个专业,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专科在校生9317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50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8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173人,国家级名老中医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学校还聘任国医大师李济仁、长江学者叶文才等6名专家教授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

根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安徽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重点专业4个;安徽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安徽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安徽省级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项目1个,安徽省级示范专业1个,安徽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5个,安徽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4个,安徽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2014年,学校在与诺康集团、芜湖绿叶制药公司开展订单式培养中药制药专业和中药专业人才的基础上, 又与香港朝晖美容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合作培养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

4、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学院始创于1949年,是皖北唯一一所被省政府批准举办卫生类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正规专科院校。是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培训基地、国家卫生部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截至2015年,学历教育有三年制中专、高职及五年制高职,设有护理、助产、药剂、康复技术、医学检验专业,教职工194人,95个全日制教学班,在校生近600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94人,其中附属院职工27人,专任教师115人。教师中具备研究生学位的教师25人,双师型教师33人,高级讲师32人,近年来有20 余位教师参加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的编写,其中有7人单人主编与副主编;由我校教师主持或参与的国家及省级教育科研课题数十项,其中获省级重点优秀课题奖一项、省级优秀课题奖3项,目前还有4项正在研究中;每年发表在CN专业期刊上的教学学术论文有30余篇。

学校教学条件良好。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实验楼、信息楼、多媒体教室、图书电子阅览室;有标准的临床技能训练室、实验室;有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餐厅、浴室。所有教室都配有闭路电视和投影设备;每个寝室都装有磁卡电话。校园建起了宽带网、电化教学网,实现了现代化教学。学校有综合性附属医院,方便教学见习。蚌医、皖医、东南大学附院等30家二甲以上医院为学生实习医院,确保实习质量。宿州卫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现已形成中专与大专两个层次并进、普教与成教两种类型并重、全日制与半脱产两种形式并举的办学格局,是皖北医学教育重要基地。

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还面向农村以及城镇社区举办职业技术培训,是苏州市重要的卫生人才培养基地。64年来,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已形成中职与高职两个层次并进、护理教育与其他医学专业并举、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办学格局,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三万名合格的卫生技术人才,为医学教育事业,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而重大的贡献。

5、淮北卫生学校

安徽省淮北卫生学校是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普通中专学校,始建于一九五八年,属公办全民所有制学校,二00五年一月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溪河岸边,环境幽雅,省道S202公路从门前经过,交通便利,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理想场所。

多年来,学校以创名优学校,办特色专业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劳动者和实用型高、中等卫生技术人才为已任,坚持以育人为本,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改革创新,着力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使淮北卫校发展成为皖北地区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校采取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模式。专业层次包括五年制高职护理;三年制中专护理、助产、医学检验、康复技术、口腔技术、药剂等;办学形式有脱产、半脱产和中短期培训。学校非常重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在苏、鲁、豫、皖等地开辟了近30个实习基地,各专业学员均能在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临床实习。

学校管理规范,治学严谨,在办学能力、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贯彻《体育卫生条例》先进单位”、“安徽省安全文明小区示范点”、 “淮北市园林式学校”、“淮北市文明单位标兵”、“淮北市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点”等。

6、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为安徽省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1926年5月创办于上海的私立东南医学院。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省,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 1952 年改名为安徽医学院。1996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学校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学校将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为学校前身东南医学院师生的题词“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确立为校训,弘扬“爱国爱民,献身人类健康”的光荣传统,秉承“兴国、奉献、仁爱”的育人理念,倡导践行“求真、求精、求新”的校风学风。 学校现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安徽省口腔医院)、卫生管理学院、生命科学院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共基础学院、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巢湖临床学院(附属巢湖医院)、第四临床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系、医学影像系、麻醉学系、医学心理学系、医学美容系等直属教学机构。

学校拥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附属巢湖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附属省立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附属安庆医院——安庆市立医院、附属六安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附属宿州医院——宿州市立医院),与合肥市共建附属阜阳医院。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方针,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香港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武警总医院、解放军306医院、解放军307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建立临床学院,目前临床学院达50余所,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0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区。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生物技术、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中药学、医事法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临床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24个本科专业。 拥有临床医学、药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共2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拥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建立了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皮肤病与性病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中医肿瘤病学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有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19个省级重点学科,42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建有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个中央(财政部)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5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有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安徽省“115”科技产业创新团队。 跻身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 ,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承担高校。《流行病学》、《临床药理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药理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启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个项目跻身国家级试点。1名教授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卫校招生>卫校焦点>安徽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推荐卫校
 
安徽卫生学校 安徽推荐卫校 安徽卫校招生 安徽卫校专业 安徽卫校排名 安徽中专卫校 安徽大专卫校 安徽有哪些卫校 安徽哪个卫校好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