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专业介绍:
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
采取国际合作、中美联合培养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培养人文素质高、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决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国际型高级护理人才。毕业生将具备以下能力:流利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清晰的临床决策能力;全球性的护理学科前瞻性思维;参与世界护理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国际护士资格(CGFNS)考试的能力。
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
借鉴美国一流大学护理学院的护理教育理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国内首创了将理论与临床实践同步进行的优质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新的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开展教学,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面对病人,在真正关怀病人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主干课程: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计划与实施I-II、护理管理与评价、社区护理、教学原理与方法、护理研究、角色发展、灾难护理、老年护理等。
护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开办以来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高,其中大部分高薪受聘于各省三级甲等医院及医学院校,从事临床、管理、教育及科研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目前护理已成为境外就业的热门专业,本院良好的国际合作背景可为学生提供海外实习和就业的机会。毕业生还可通过免试或考试继续攻读本院及国内外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注:1、色盲、色弱不宜报考本专业。2、本专业在湖北省只录取明确填报有护理学专业的考生。按照招生章程规定,对降分录取及征集志愿录取的护理学专业学生进校后不得转专业。
武汉大学医学院:
武汉大学医学院简介
武汉大学医学部(原湖北医科大学)创办于1943年,是湖北省唯一创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并延存发展的省属重点高等学校,也是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的老校(民国时期的22所医科院校)之一。抗战爆发后,湖北医药人才严重缺乏,形势迫切需要恢复高等医学教育,以便为流亡学生提供继续就学的机会,为战后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1941年冬,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博士、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湖北宜都人朱裕璧先生,应湖北省民政厅热心于医学教育人士的诚聘,在留德同学及原省立医科大学一批校友的支持下,回湖北筹建医学院。
武汉大学医学院学院规模
武汉大学医学部坐倚珞珈山,环绕东湖水,绿树成荫,花香流溢,美轮美奂。
医学部源于1943年成立的湖北省省立医学院,先后更名为湖北医学院(1953年)、湖北医科大学(1993年)、武汉大学医学部(2000年)。
医学部含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HOPE护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A3实验室;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3所三甲附属医院,以及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设有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口腔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基础医学(五年制、八年制)、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学、药学、护理学、全球健康等招生专业。目前,医学部共有在校生6027人。其中,本科生2563人、七年制406人、八年制274人、硕士1489人、博士741人、留学生554人。
医学部有一支教学、医疗、科研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1125名教职工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博士生导师203人。中科院院士1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千人计划”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6人,湖北省“百人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医德楷模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1人,中国医师奖4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5人。
武汉大学医学院学科建设
武汉大学医学部有8个本科专业面向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海外华侨招生。武汉大学医学部有3个一级学科和43个二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一级学科和21个二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重点学科。
武汉大学医学院科研成果
医学部已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近3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0年)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2003年)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1999年)2项。学部公开编辑出版的医学刊物有《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心脏起博与心电生理杂志》、《微循环学杂志》、《医学新知杂志》、《数理医药学杂志》、《卒中与神经疾病》、《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
以上“武汉大学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专业介绍”由邦博尔卫校整理,仅供参考。
展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