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卫校网
西安卫校 > 西安卫校招生 > 西安卫校有哪些专业
初中生入口 招生问答 高中生入口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专业介绍(临床医学专业专业)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日期:2023-06-15 09:51  967人关注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掌握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广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急重症的诊断处理能力;具备初步临床科学研究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师资条件

  该专业现有生理学等5个国家、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临床医学专任正、副教授700余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4名(兼职),国家“千人计划”学者2名,博士生导师140余名,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0余人,外聘国内外客座、兼职教授80余人。

  教学条件

  拥有生理学等32门国家、省、校级精品课程;药理学等3门国家、省级双语示范课程;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分别为国家、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3所直属和10所非直属临床教学、见(实)习的三级甲等临床教学医院,医院学科齐全、设备精良、名医荟萃,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资源保障。

  培养特色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起点高、基础厚、重实践、尚医德、精医术”的人才培养特色,该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是西北乃至全国最受考生欢迎的热门专业。

  毕业去向

  70多年来,我校培养的毕业生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西北五省区的地、市、县各级医院的医疗专家和医药卫生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大多为我校培养的毕业生。近20年来,毕业生约70%保送或考取研究生,其余毕业生大多选择在北京上海广东、西安等省会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三等甲级医院从事医疗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专业介绍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原西安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1950年,改称为西北医学院;1956年,改称西安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安医科大学;2000年4月,西安医科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更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2012年6月,根据教育部关于医学教育改革文件精神,组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学部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卫生部原直属重点医学院校。

  根据2015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官网显示,医学部下辖10个教学系部;开设7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8700余名,在校学生4600余人,其中博士生700余名,硕士生1500余名,八年制、七年制以及本科生2000余名,留学生610余名(其中本科558人、硕士生46人、博士生9人),留学生教学自1995年开办以来,已累计招生1600名,成为中国首家采用全英文教学的高等院校。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师资力量

  根据2015年8月学部官网显示,学部有教职工870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1000余名,博士及硕士生导师近70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千人计划”学者2名、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3名,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名,国家杰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学者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近200人。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系专业

  根据2015年8月学部官网显示,学部下设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系、公共卫生学系、病理学系、护理系、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药理学系、法医学系、药学系等10个教学系部;开设7个本科专业。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合作交流

  根据2015年8月学部官网显示,学部先后同美国、英国、瑞典、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和卫生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光华教育基金会、台湾阳明大学、埃默里大学等组织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1998年,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来校访问,亲手启动中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以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专业介绍”由邦博尔卫校整理,仅供参考。

卫校招生>卫校有哪些专业>陕西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招生信息
 
 
推荐卫校
 
西安卫生学校 西安推荐卫校 西安卫校招生 西安卫校专业 西安卫校排名 西安中专卫校 西安大专卫校 西安有哪些卫校 西安哪个卫校好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