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卫校网
泸州卫校 > 泸州卫校招生 > 泸州卫校有哪些专业
初中生入口 招生问答 高中生入口
 

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介绍(临床医学专业)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  日期:2023-06-17 11:49  972人关注

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介绍:

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师班)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实施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遵循“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原则,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系统的医学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初步的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能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临床能力的卓越医生。

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将在招生、培养模式、考核评价、学习能力训练等方面实施一系列教学改革。本专业以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临床思维、终身学习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实施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培养;采用双语教学,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获得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临床科学初步研究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和急重症的诊断处理能力,初步掌握常见急难、重症的处理原则。

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制:五年 限招理科。

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等。

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去向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适应面广,适应能力强,可在医学研究部门、高等医学院校、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及大中型医院从事科研、教学和医疗工作。

学位授予: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介绍

西南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市,是四川省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国家“973计划”承担高校、 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免费定向医生培养的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1年的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1959年更名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泸州医学院;1982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4月,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12月定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办学条件

学校建有忠山和城北两个校区,占地2011亩;图书馆馆藏文献285万册。设有12个二级学院,此外设有研究生院;开办25个普通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科学学位),专业学位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3所。在职教职工500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超过70%,具备高级职称的比例超过50%;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7000余人。

西南医科大学师资力量

学校本部专任教师近千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超过70%,具备高级职称的比例超过50%;在三所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一千余人,并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四川省“百人计划”引进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四川省教学名师5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4个,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7人,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标兵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3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8人,厅局级和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48人。

西南医科大学教学建设

,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是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

以上“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介绍”由邦博尔卫校整理,仅供参考。

卫校招生>卫校有哪些专业>四川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西南医科大学招生信息
 
 
推荐卫校
 
泸州卫生学校 泸州推荐卫校 泸州卫校招生 泸州卫校专业 泸州卫校排名 泸州中专卫校 泸州大专卫校 泸州有哪些卫校 泸州哪个卫校好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