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卫校网
江苏卫校 > 江苏卫校招生 > 江苏卫校问答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2024江苏排名前十的公办卫生学校名单

日期:2023-11-25 18:51  1772人关注

2024江苏排名前十的公办卫生学校有: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淮阴卫生学校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苏州卫生学校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医科大学徐州卫生学校徐州医科大学扬州大学医学院

2024江苏排名前十的公办卫生学校名单

一、2024江苏排名前十的公办卫生学校一览表

排名卫生学校名称卫生学校性质
1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公办院校
2淮阴卫生学校公办院校
3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公办院校
4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公办院校
5苏州卫生学校公办院校
6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公办院校
7南京医科大学公办院校
8徐州卫生学校公办院校
9徐州医科大学公办院校
10扬州大学医学院公办院校

注:以上公办卫生学校排名是邦博尔卫校网根据网友在本网的关注度进行排名,仅供参考

二、2024江苏排名前十的公办卫生学校简介

1、南通体臣卫生学校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简介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是公立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现有南通、海安两个校区。体臣卫校新校区已经正式启用,英伦风格的建筑立于南通的东南宝地,占地面积317亩、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环境优美,校风和谐。其前身为南通卫生学校,创办于1951年秋,是江苏八所老卫校之一 ,1993年更名为南通体臣卫生学校。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起源

  是南通地区唯一一所培养白衣天使的摇篮。1951年8月,原南通学院医科受苏北人民行政公署卫生局委托,创办公立苏北第二医士学校、苏北第二护士学校,是为南通体臣卫校前身。其后数十载,学校相继易名为苏北医学院卫生学校,江苏省南通医士、护士学校,江苏省南通护士学校,江苏省南通卫生学校,南通卫生学校等等。其主管部门亦在省、市卫生部门之间更迭。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发展历程

  1991年1月,台胞姜体臣先生捐资助学,为褒扬其义举,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南通第二卫生学校、启东卫生学校、江苏省海安针灸推拿学校先后于1988年、1994年、2008年并入。2011年1月30日,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增列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学校将“一流的师德风范,一流的师资团队,一流的天使风采,一流的校园文化”确定为办学目标,秉承 “厚德、砺志、博学”的校训,“求先、求新、求实”的校风,“精业、善导、奉献”的教风,“敏学、慎思、笃行”的学风,建校60年来,为社会培养了2万多名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学校位于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思想家张謇先生的故里。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专业设置

  在校生已达6000余人,现有五年制高职护理、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检验技术、针灸推拿和四年制中职护理、药剂和针灸推拿技术等专业。其中五年制高职护理、药学和四年制中职护理、药剂皆为江苏省示范专业,针灸推拿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学校还与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江苏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构建中、高等教育立交桥,为中、高职毕业生和在职医护人员创造提升学历层次的自我发展空间。形成了五年制高职、四年制中职二个层次,普通职教、成人职教、职后培训三种形式互补的办学格局。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毕业生专业思想牢固,医学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历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2、苏州卫生学校

苏州卫生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12年的苏州中专,1962年底国务院批准划归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后改为核工业部、核工业总公司),1999年归属江苏省,2000年4月并入苏州卫生学校。医学部现有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等5个学院。

苏州卫生学校招生专业

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放射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护理学。

苏州卫生学校助学政策

学校设立以“扶持培育、奖励优秀、励志助学”为宗旨的评奖评优体系,形成了以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困难补助为主的“六位一体、联动助学”保障机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努力实现资助体系奖优助贫的价值理性和人文关怀,激励广大学子成长成才。有关程序按国家、生源地相关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执行。

卫校招生>卫校问答>江苏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推荐卫校
 
江苏卫生学校 江苏推荐卫校 江苏卫校招生 江苏卫校专业 江苏卫校排名 江苏中专卫校 江苏大专卫校 江苏有哪些卫校 江苏哪个卫校好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