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办临床医学学校排名榜1:武汉大学医学院
武汉大学医学部(原湖北医科大学)创办于1943年,是湖北省唯一创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并延存发展的省属重点高等学校,也是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的老校(民国时期的22所医科院校)之一。抗战爆发后,湖北医药人才严重缺乏,形势迫切需要恢复高等医学教育,以便为流亡学生提供继续就学的机会,为战后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1941年冬,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博士、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湖北宜都人朱裕璧先生,应湖北省民政厅热心于医学教育人士的诚聘,在留德同学及原省立医科大学一批校友的支持下,回湖北筹建医学院。
武汉大学医学部坐倚珞珈山,环绕东湖水,绿树成荫,花香流溢,美轮美奂。
医学部源于1943年成立的湖北省省立医学院,先后更名为湖北医学院(1953年)、湖北医科大学(1993年)、武汉大学医学部(2000年)。
医学部含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HOPE护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A3实验室;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3所三甲附属医院,以及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设有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口腔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基础医学(五年制、八年制)、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学、药学、护理学、全球健康等招生专业。目前,医学部共有在校生6027人。其中,本科生2563人、七年制406人、八年制274人、硕士1489人、博士741人、留学生554人。
医学部有一支教学、医疗、科研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1125名教职工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博士生导师203人。中科院院士1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千人计划”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6人,湖北省“百人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医德楷模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1人,中国医师奖4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5人。
武汉大学医学部有8个本科专业面向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海外华侨招生。武汉大学医学部有3个一级学科和43个二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一级学科和21个二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重点学科。
医学部已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近3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0年)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2003年)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1999年)2项。学部公开编辑出版的医学刊物有《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心脏起博与心电生理杂志》、《微循环学杂志》、《医学新知杂志》、《数理医药学杂志》、《卒中与神经疾病》、《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
武汉大学医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15号
湖北公办临床医学学校排名榜2: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中医药普通专科学校,开办医类专业教育已有60多年历史。学校实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北省卫生厅(卫计委)、荆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管理体制。 学校占地735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拥有5所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和1所省级标准化实验动物中心;校内8个实验实训中心装备有58个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6000万元;图书馆藏书40余万册(含电子图书),建立了包含900余种刊物的电子期刊数据库;在全国10个省区市130余家二甲以上医院和60家医药卫生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专兼职教师703人,其中专职教师30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121人(其中博导1人),占专职教师人数39.8%,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58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3.49%。 学校以普通专科教育为主体,目前开设有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医疗美容技术、中药、中药制药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口腔医学、护理、护理(涉外护理方向)、助产、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医学检验技术等17个普通专科专业(专业方向),面向31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专科学生近万人;同时联办有护理学、中药学、药学与药品营销3个自考本科专业。 湖北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设在学校,承担全省乡村医生培训任务。2012年学校被省卫生厅批准成为“湖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重基础,强实践,高素质,有特色”的教学原则,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7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成效被专家组评为“良好”等级。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湖北荆州
湖北公办临床医学学校排名榜3: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优秀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 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8年12月,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39年的湖北省立护士职业学校,是全国仅有的一所以药学、医学检验为主干学科的高等专科学校,在药学及医学检验领域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 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批准湖北中医学院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在半个世纪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实践中,湖北中医药大学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已形成“中医中药并举,文理工管相融”的办学格局。 学校办学层次齐全,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办学类型较为丰富,包括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海外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学校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海外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为辅助,形成了“一主三辅”的办学格局。 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200人,专任教师800人,拥有一批在全国中医药界知名专家教授。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为5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3%;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5%。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310人,其中教授103人。有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含临床兼职教师)430人。 学校在黄家湖和昙华林两个校区办学,总占地面积1610亩(107.33公顷),生均104.5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2.5万平方米,生均41.3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2.5万平方米,生均21.8平方米。 黄家湖新校区是主校区,占地面积1410亩(94公顷),2004年3月启动建设,2005年秋季启用,2008年11月落成。新校区建设历时4年,先后斥资8亿元,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道路绿化40万平方米。湖北中医药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号
湖北公办临床医学学校排名榜4:湖北医药学院
湖北医药学院座落于我国中西结合--湖北省十堰市,是鄂渝陕豫毗邻地区2600多万人口分布区域内,以及湖北省唯一独立设置的国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 学校成立于1965年,1977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1994年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校序列,定名为郧阳医学院。1995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6年首批一次性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合格评估。 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结论。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鄂、豫、陕、渝等省(市)结合部重要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学校占地101.6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0.5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1.53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6亿元(不含附属医院)。《湖北医药学院学报》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拥有我国中西结合部最大的医学图书馆,馆藏图书91.45万册,配有光盘检索系统。校园网覆盖全校,是鄂西北唯一的中国教育科研网城市节点。 学校现有教职工1070人,其中教授93人,副教授205人;博士130人。教师中有省“百人计划”和“111工程”人才5人、首届医学领军人才3人、楚天学者13人,硕士生导师134名。建有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省级优秀创新团队。 另有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4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78人。40余人(次)获得国家、省“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药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等13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四大学科门类,包含2个国家特色建设专业、5个省级本科品牌(建设)专业。 建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承担有2项国家“卓越医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国家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以及一批省级重大教学研究项目。40多年来,学校已向国家和社会输送医学人才5万余人。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高于全国、全省同类院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水平。湖北医药学院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南路30号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邦博尔小编整理的湖北公办临床医学学校排名榜(2024最新)数据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展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