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公办临床医学学校排名榜1:广州卫生学校
广州卫生学校已经升为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卫生学校始创于1902年,是广东省唯一具有百年历史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是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之一。学校历经百年积淀,拥有丰富的办学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
学校占地面积约103亩,总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400余人。开设有护理、助产、老年人服务与管理、药剂、中药、医学检验技术、口腔修复工艺、中医康复保健等8个专业,其中护理专业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广东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和省中等职业学校首批重点建设专业,药剂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45.7%,高级以上职称占42.5%。学校还建立了一批来自临床和企业的稳定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结构较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一个多世纪的薪火相传,学校秉承卫生职业教育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创新活校”三大战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实践条件优越,设有独立的实验实训大楼,建成了护理、药学、医学技术、医学基础、公共基础等五大实训中心。其中,护理技能实训中心是广东省及广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并成为举办各级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和护理技能竞赛的主要场所。校外实习基地达90多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学生技能水平高,在国家和省、市等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各类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和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同类学校的前列。为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学校非常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搭建了境外实习和就业的平台,目前已经有部分学生实现了在澳门等境外医疗机构实习与就业。
广州卫生学校位于:广州市江高镇
广东公办临床医学学校排名榜2:韶关学院医学院
韶关学院医学院坐落在举世闻名的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禅宗祖庭南华寺和一代宰相张九龄故里所在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粤北历史文化名城——韶关市。前身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广东省韶关卫生学校,2002年升格为韶关学院医学院,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韶关学院校外二级学院,同时保留中专部。
多年来,学院秉承“教学第一、质量至上”的办学传统,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全力培养高素质的医学卫生人才。学院的办学得到社会广泛赞誉,被授予“全国乡村医生培训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文明校园”、“白求恩式先进集体”、“韶关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院校园占地面积117亩,建筑面积123133平方米。有实验室113间;多媒体课室、电子阅览室和语音室共15间。
现开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3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口腔医学、中医学、中医骨伤等8个专科专业。中专部开设护理、药剂、农村医学、护理(美容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等7个专业。
广东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设在该院,负责全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已培训农村卫生人才2万余人次。从2006年12月起,该院受省卫生厅的委托,在该院分四批举办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及天大药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资助广东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合作项目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班。
该院办学得到社会广泛赞誉,先后获得香港华夏基金会、香港铭源基金会的大力资助,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博士曾多次来校视察。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乡村医生培训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文明校园”、“1914年”以及“韶关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韶关学院医学院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新华南路
广东公办临床医学学校排名榜3:河源市卫生学校
河源市卫生学校简介 河源市卫生学校创办于1943年,是一所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河源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职业学校。 学校体育设施设备齐全,拥有1座功能齐全的体育馆和1个有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运动场,运动场占地面积2.08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10.3万余册(含电子图书1.1万余册),报刊200余种,图书馆内设有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 学校领导3人,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学校设有办公室、人事保卫科、教务科(内设医研室)、学生科、招生与就业科、后勤科、继续教育中心等行政管理机构,同时还设有党支部、工会、团委会、家长委员会和学生会等党团群组织。 现有在编在职教职员工212人,专任教师180人(含双肩挑教师),其中文化课教师50人,专业课教师105人,实习指导教师25人。理论课教师中,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52人具有本科学历,高级职称教师50人,中级职称教师70人;实习指导教师中,15人具有高级技能证书。“双师型”教师66人。 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开设有护理、助产、药剂、医学检验、中西医结合、口腔工艺技术、中医康复保健和卫生保健等八个专业,在校生3984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开设有护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卫生监督、药学等五个专业,在校生1018人。全校学历教育在校生达5002人。 河源市卫生学校指导思想 办学宗旨: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坚持“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卫生人才,增进人民健康。 办学理念:为师生发展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 办学定位:立足河源,面向基层,服务社会。 办学目标:树立“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重点,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民主管理为保障”的管理思想,彰显办学特色,群策群力,继往开来,励精图治,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办一所人民满意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 办学模式:开展校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推行工学结合。举办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为主,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大专、本科学历教育为辅,形成普通中专、成人高等教育、岗位培训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模式。 办学特色:医德为先,科研引领,技能见长。河源市卫生学校位于:广东省河源市
广东公办临床医学学校排名榜4: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全国8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2004年8月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的命令,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 现有校本部、顺德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176.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4.67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地区招生。 现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药学院、护理学院、生物技术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医学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6个学院。 拥有6所直属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北滘医院),开设了26个本科专业,其中6个国家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514人,其中本专科生12061人、研究生3027人、留学生501人。 学科覆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7大学科门类。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药学、护理学、特种医学),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中西医结合和药学),7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消化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外科学(骨外)),5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内科肾病学、中药制剂学、中医内科脑病学、中药药理学,中医痹病学)。拥有10个广东省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3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学科分别布局在3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覆盖24个二、三级学科。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07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100人。拥有院士3名,双聘院士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骨干教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6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博士生导师236名、硕士生导师639名,先后有1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各类课题2139项,获得纵向课题经费5.13亿元,主持“97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4项。2000年以来,我校有5项科研成果7次入选国家公布的年度科技十大新闻。 2004年~2008年,国家科技部公布的Medline收录论文排名中,我校连续5年在全国1000余所高校中位居前16名;2006年,侯凡凡教授的原创论文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NEnglJMed》(《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影响因子51.296,该成果被美国内科学年报评为“2006年内科学领域最重要的14项研究进展之一”。南方医科大学位于: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
广东公办临床医学学校排名榜5:广东医学院
广东医学院也即广东医科大学,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并在东莞设立校区,是一所以医学为主要办学特色的涵盖医、理、管理、法、工、文、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1964年,湛江分院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湛江医学院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16年3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意广东医学院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校园总面积近1900亩,由湛江校区和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开设有15个学院(部),开办普通本科专业25个;有教职工近1900人,其中专任教师1348人,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
截至2016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设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5个学院(部),开办23个普通本科专业。
截至2016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有教职工19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96人,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489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高校优秀辅导员等10人,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4人、“扬帆计划”16人、南粤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14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名中医5人、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
截至2016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有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有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5个临床专科)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9个临床专科);有9所校外临床医学院,80所临床教学医院。2010年,广东医科大学周克元、雷光和、钟遂平、陈小嫦、陈小毅等教师主导的《医学基础课重点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项目和吴建玲、谭健烽、李鹤展、禹玉兰、胡连新等教师主持的《大学生正性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学校杨劲松、罗永胜、何静秋、陈松云、高玮等教师主导的《英语零度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项目获第七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
截至2016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伊利诺大学、加拿大汤姆逊河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理研究所、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日本大阪滋庆教育学园、日本NPO法人国际看护师育英会、香港中文大学、澳门镜湖医院、台北医学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2010年学校开始招收港澳台学生。[2]
广东医学院位于:广东湛江
广东公办临床医学学校排名榜6:汕头大学医学院
汕头大学医学院是国际着名的企业家和公益慈善家李嘉诚先生捐巨资兴办的汕头大学重要组成部分。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上级领导及李嘉诚先生的亲切关怀和鼎力资助下,汕头大学医学院迅速发展成为国内医学院校的后起之秀。 学院现开设“5+3”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临床医学专业(包括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培养预备班)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四年制护理学专业, 汕头大学医学院是国际着名的企业家和公益慈善家李嘉诚先生捐巨资兴办的汕头大学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评估和"十五""211工程"整体验收。 拥有5所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眼科中心)和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粤北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在李嘉诚先生亲自倡导和关心下开展的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医疗扶贫行动和彩虹计划,成为打造奉献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三大特色项目。 学院现有博士点一级学科1个(临床医学)和二级学科4个(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硕士点一级学科4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护理学)、二级学科4个(药理学、药物化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公共卫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先后有209名博士后进站工作。 汕头大学医学院合作交流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着名医学院校建立协作关系。1999年以来先后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知名院校联合举办了17届全国远程医疗教育研讨会,应用通讯卫星与互联网新技术现场直播。汕头大学医学院位于:广东省汕头市
广东公办临床医学学校排名榜7:深圳大学医学院
2007年12月6日深圳市政府四届八十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深圳大学医学院筹建方案,市财政为举办医学院提供全额拨款,第一期建设费用额度30亿。深圳大学于2008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同年成立深圳大学医学院。2013年4月深大成立深圳大学医学部,旨在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布局,推动医学学科发展。医学部将探索相对独立的实体性学部运作模式和机制,医学院及相关研究中心和附属医院归口医学部统一管理,校医院整体移交至医学部管理。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管又飞任深圳大学医学部主任。
深圳大学医学院按照“小规模、研究型、精英化”的建设原则,确立了“高端(教学科研平台)、精英(人才培养模式)、超前(科学研究)、精湛(医疗服务)”的办学定位。医学院现有在校学生489名,其中临床医学专业151名(每年30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303名和药学35名。
深圳大学医学部师资配备齐全,现有师资213名(含第一附属医院89名临床师资),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2名,副高职称15名;讲师或见习讲师20名,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公共卫生专业和基础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各1人,6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医学部教授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医学科学院三院院士,“双聘”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深圳大学特聘教授,鹏城学者,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审专家等杰出、知名学者等。
学部按照“小规模、精英化、研究型”的原则进行建设和发展。培养视野开阔、胜任高端医疗服务需求的新型医学人才。同时施行“三早”教学:“早期接触实践、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临床医学专业生源质量良好,高考原始分平均超过生源地省份重点线50分以上,享有学部提供的全额奖学金。
现临床医学专业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医学院共建,成立都柏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班,授予”临床医学和临床试验硕士“学位。其中爱尔兰ICON公司将提供奖学金资助全部临床专业毕业生赴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完成临床医学/转化医学硕士学位的学习。目前,都柏林大学--深圳大学联合培养临床医学/转化医学研究医学硕士班已开班,首届医学毕业生将于今年9月份赴爱尔兰深造。
医学部以“高端、精英、超前、精湛”为办学理念,以“小规模、研究型、精英化”为建设原则,现有4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护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医学部目前已经集聚了一大批以美国和欧洲科学院院士、“双聘”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学者、鹏城学者及深大特聘教授为代表的优秀学者,学部现有师资中约70%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截至目前,医学部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8项,省部级6项,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
医学部积极探索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1(理工学基础、医学预科)+5(医学本科)+4(硕博连读)”十年制精英式医学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面大力推行教学改革,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结合PBL教学模式;实施双导师制(即每名学生入学后均有一名科研导师与一名临床导师);并推行“三早”教学理念,即“早期接触实践、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
医学院课程设置以符合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及培养学生通过国家医生资格考试为基本标准,并持续建设和创新,以满足医学院长远办学目标。实行“以临床导向基础的器官系统模块整合的课程体系”及“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理念。目前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课程体系由主干课程及综合课程组成,主干课程包括通识基础模块、生命科学与医学基础模块、系统融合模块(包含运动、呼吸、消化、免疫、血液、循环、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十大系统)、基础与临床桥梁模块、临床课程模块,同时还设置有为期3个月左右的“高级选修”课程,主要为学生在基础、临床学习实践后,根据个人潜力选择“深度学习”的时期,将学生派到境内(外)著名高等医学院校,完成“高级选修”课程学习,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和技术能力培养的机会。综合课程则由人文素养模块、预防医学模块及创新科研模块组成。整个课程系统中部分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或全英教学。
同时,学部积极拓展外部办学空间,与国际医学教育模式接轨,现正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等联合构建临床医学博士培养体系,并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医学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目前,深圳大学医学部已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爱尔兰ICON公司、华大基因公司、INSIGHT公司、平安信托签署了《关于开展健康科学创新领域内多方战略性合作意向书》,与都柏林大学签署了《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与中国深圳大学的合作执行协议》,联合共建“深圳-都柏林健康科学研究院”。此外,还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英国UCL和Leicester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等国内外一流的医学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积极开展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以迅速提升深圳大学医学部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圳大学医学院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
广东公办临床医学学校排名榜8: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GuangdongMedical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莞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要办学特色的涵盖医、理、管理、法、工、文、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重点建设学科高校。
广东医科大学有教职工1868人,其中专任教师1329人,博士生导师67人,硕士生导师921人(含附属医院),双聘院士2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2人和讲座教授2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学校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等8人,广东省教学名师7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4人,省“特支计划”人才2人,“扬帆计划”32人,南粤杰出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和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60人次,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名中医5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7人。
办学65年以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共培养输送了23万余名医学人才。学校生源充足,是广东省考生报考的热门省属本科院校之一。通过质量工程的建设,毕业生基础知识牢固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近五年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7.20%,在省内位居前列。2016年至今连续七年获得全国“最佳实践大学”殊荣,连续三届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金奖,四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学校近五年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国家级180项、省级410项。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学校恪守“立志立德、求真求精”“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肩负“兴医强医、守护健康”“立德树人、为党育人”的责任使命,弘扬“严谨、朴实、仁爱、奉献”的校风,实施特色发展核心战略,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强校为要务,以社会服务为己任”的办学理念,立足广东,融入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致力于建设特色显著、同类前列、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崇高职业道德、强烈社会责任、深厚人民情怀,富有良好科学精神、创新素质、国际视野,具备坚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厚实人文素养,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和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事业进步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广东医科大学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文明东路2号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邦博尔小编整理的广东公办临床医学学校排名榜(2025最新)数据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展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