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卫校网
合肥卫校 > 合肥卫校招生 > 合肥卫校问答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安徽2024年初中生考什么护理学校

日期:2024-05-15 13:54  85人关注

安徽初中生考什么护理学校?所了解地信息方面,便是可以知道初中生主要是以选择中专护理学校,和五年制大专护理学校这两类,若是具体到每个初中生地报考情况地话,就得提前去选择去对护理学校间所公布地内容信息所进行了解,也就会知道中专护理学校间所对其各方面地要求是比较低的,只是说五年制大专学校对其学生的成绩、填报是有所要求的。

安徽2024年初中生考什么护理学校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报名方式

1.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及有关省(区、市)的各项招生政策和规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成绩达到省招生考试院划定的高职高专分数线为录取的基本依据。

2.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及有关要求以各省(区、市)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

3.学校不限考生外语语种,但入校后各专业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

4.录取专业时,不设专业级差,按照“分数优先”原则,根据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录取。首先满足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若考生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则依次进入下一个专业志愿录取。对所有专业志愿均无法满足的考生,如专业志愿服从,由学校调剂到相应有空缺计划的专业,否则,作退档处理。

5.各专业均文理兼收。助产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只招女生,其他各专业男、女生比例不限。

6.体检要求: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注意事项

1、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有偿招生,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以学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2、对考生招生考试中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执行。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拓展阅读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5月12号搬迁至宿州市埇桥区西昌南路847号,是一所一级甲等医院。前身是安徽省宿州卫校附属医院,2013年3月宿州卫校经省政府同意正式设置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医院随改名为皖北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自开展医疗工作以来,作为我校教学医院和我市医及新农合保定点医院,医院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不断追求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全新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以烧伤、口腔为重点特色科室,具有内科、妇科、中医科、皮肤科等的综合性医院。近年来通过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为了给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手段,医院还积极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争取在我市卫生职业战线做出更大的贡献。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94人,其中附属院职工27人,专任教师115人。教师中具备研究生学位的教师25人,双师型教师33人,高级讲师32人,近年来有20 余位教师参加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的编写,其中有7人单人主编与副主编;由我校教师主持或参与的国家及省级教育科研课题数十项,其中获省级重点优秀课题奖一项、省级优秀课题奖3项,目前还有4项正在研究中;每年发表在CN专业期刊上的教学学术论文有30余篇。

校园环境

学校教学条件良好。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实验楼、信息楼、多媒体教室、图书电子阅览室;有标准的临床技能训练室、实验室;有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餐厅、浴室。所有教室都配有闭路电视和投影设备;每个寝室都装有磁卡电话。校园建起了宽带网、电化教学网,实现了现代化教学。学校有综合性附属医院,方便教学见习。蚌医、皖医、东南大学附院等30家二甲以上医院为学生实习医院,确保实习质量。宿州卫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现已形成中专与大专两个层次并进、普教与成教两种类型并重、全日制与半脱产两种形式并举的办学格局,是皖北医学教育重要基地。

学校荣誉

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还面向农村以及城镇社区举办职业技术培训,是苏州市重要的卫生人才培养基地。64年来,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已形成中职与高职两个层次并进、护理教育与其他医学专业并举、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办学格局,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三万名合格的卫生技术人才,为医学教育事业,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而重大的贡献。

从每个学生在报读环节地情况所进行了解后,是会知道每个初中生只要在满足学校间所公布要求地过程中,都是可以去对护理学校所进行选择地,但是如果是涉及到自己的将来发展地话,肯定是会建议去对高学历学校所进行报考。

卫校招生>卫校问答>安徽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推荐卫校
 
合肥卫生学校 合肥推荐卫校 合肥卫校招生 合肥卫校专业 合肥卫校排名 合肥中专卫校 合肥大专卫校 合肥有哪些卫校 合肥哪个卫校好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