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卫校网
南京卫校 > 南京卫校招生 > 南京卫校问答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江苏省2020年初中生能去的卫校

日期:2019-10-31 16:07  1272人关注

医护专业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最热门的一个专业,选择报考就读的同学很多,哪怕是初中生,也有很多想要就读医护专业的。从大方向上来说,选择卫校的确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将来就业率高,工作也稳定,薪资待遇也是不差的。那么在江苏省2020年初中生可以去就读的卫校有哪些呢?

南京建康技工学校

南京建康技工学校是2006年经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以培养实用型中、高级技术人才为主的全日制职业学校,拥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认定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教育部考试中心授权的医护英语水平考试直属考点和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认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属全日制职业教育,具备全省招生资格。

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有重点引进,人性化管理”的师资建设思路,建立了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注重对专业课师资的配备,着重考核教学业绩,形成了以中高级职称为主体的稳定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学校根据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突出实验、实践课的教学,提升实训教师的学历层次,有效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还以“柔性”方式聘请聘请邻近高校的教授、名师来校授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专业设置:幼师、护理、康复保健、中药、铁路客运、航空服务等。

江苏省2020年初中生能去的卫校

南京卫生学校

南京卫生学校始创于1918年,其前身为金陵大学鼓楼医院高级护士学校,曾先后更名为南京市鼓楼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南京护士学校、南京第二卫生学校,是一所专门培养护理和医技人员的全日制公办百年名校,现直属南京市教育局,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首批技能教学研究基地。

师资力量

学校教职工220余人,专任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达44%,高级职称比例达41%,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达96%;聘请省市三甲医院中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医护人员作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占比达17%。学校创新实施“双业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为江苏省及南京市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了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优秀人才,毕业生“双证率”达100%,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9%以上,非全日制专升本学位获取率达100%。

专业设置

学校现设两大专业群6个专业,即医护专业群:护理专业(含五年制英语护士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另外还开办了医士、护理、医用电子等专业大专班。学校拥有自己的附属医院,为学生见习和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基地。学校现拥有两所“二级甲等医院”作资金保障,有足够的经费用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试剂等供学生教学和实验操作。学校强调常规化,落实教学环节,保证教学质量;强调科学化,在创新中发展,将学生的执业准入考试及临床实践与学生的日常教学相结合;强调信息化,加强对外交流,切实解决学生实习与就业问题;强调学习终身化,创造条件。

盐城卫生学校

盐城卫生学校创办于1958年,隶属于江苏省卫生厅,是一所省(部)级重点中专校。

学校占地面积13.5公顷,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新落成的 9700平方米教学楼集校园网、闭路电视、卫星接收、内部电话系统于一体,是一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教学楼。学校校内外专、兼职教师518人,校内专、兼职教师318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校内专任教师的83.88%,2013/2014学年生师比为12.77:1,达到优秀标准;现有教授30人,副教授7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43人,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教学名师1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4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个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0人

专业设置

学校现设医学影像诊断、社区医学、药剂、临床医学4个大专专业和护理、药剂、医学影像诊断、社区医学、康复保健5个中专专业。成人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设临床医学夜大班和脱产班。形成了大专与中专并举、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的办学格局。1996年学校开始在全国中专卫校中试办卫生高职专业,努力办出高职专业特色,采取与乡镇政府和中心卫生院联合创建的形式,在盐都县大冈中心卫生院建立了现场教学基地,形成“教学一实践一服务”的三结合办学模式,该基地与国家卫生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社区医疗保障(NCDP)” 项目专家组签约联合开发。

卫校招生>卫校问答>江苏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推荐卫校
 
南京卫生学校 南京推荐卫校 南京卫校招生 南京卫校专业 南京卫校排名 南京中专卫校 南京大专卫校 南京有哪些卫校 南京哪个卫校好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