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卫校网
毕节卫校 > 毕节卫校招生 > 毕节卫校问答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贵州2020年初中生上卫校好不好

日期:2019-11-13 13:47  1186人关注

有很多同学和家长对初中生读卫校保持着质疑的态度,那就是初中生上卫校好不好?关于这个话题的答案当然是初中生上卫校是非常好的。初中生选择专业一直是一个很让家长和学生头痛的问题,很多家长和孩子看到近年来卫校的就业率非常的高,就业前景也非常的不错,各位家长也想要将孩子送到卫校去学习相关专业,将来毕业可以做一个比较稳定轻松的工作。

卫校专业推荐

护理专业

相对于女护士而言,男护士的工资更高,待遇更好。据统计,学护理专业的男生,其就业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而且很多医院都抢着要男护士。男护士还是相对稀缺。虽然近年来男护士比例大幅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数量仍明显不足。很多发达国家的男护士比例超过了10%,而我国仅有1%。所以需求是很大的。

药剂专业

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岗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对健康的追求也日益迫切。由于,医药行业是生命科学的一部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助产专业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累计生育高峰的到来和高龄、高危孕产妇的增加,我国面临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供需矛盾,助产机构和助产从业人员承受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助产、护理、母婴保健等工作。该专业前景看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妇女保健服务人才规格需求也不断提高。

贵州2020年初中生上卫校好不好

医学检验技师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战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贵州卫校推荐——贵州省毕节市卫生学校概况

毕节市卫生学校是2006年由始建于1958年的毕节卫生学校和始建于1978年的毕节第二卫生学校合并组成。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单位”,2005年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创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学校”,是全省护理专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办学规模

学校新校园位于双山新区职教城,占地507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搬迁入驻,建有生理、病理、药理、生化、护理、解剖、化学、物理、微寄、内、外、妇、儿、中医、中药、五官、计算机等实验室,每间教室安装电子白板等多功能设备。新校区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实行“一卡通”数字化校园管理。学校设有10个行政教学科室、3个群团组织科室和7个教研室,5个基层党支部和一个九三学社支社。现有教职工363人,其中专任教师316人,高级讲师68人,讲师76人,“双师型”教师89人,硕士研究生82人,其中取得硕士学位39人。建校56年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近4万名,为毕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专业特色

学校办学以三年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开设的全日制专业有农村医学、中医、护理、助产、药剂、中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其中,护理专业是省级骨干示范专业,农村医学和助产两个专业属市级骨干示范专业。学校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与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等高等院校联办临床医学、护理、检验等专科和本科成人教育。开展护理二学历教育、乡村医师在职学历教育及短期培训。学校与全市26所教学医院构建了院校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为强化学生技能培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2012年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贵州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第135所,取得计算机、眼镜验光师、育婴师、按摩师等九个项目技能培训鉴定资格。

同学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机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就读,但是同学们最终不管选择了什么专业,都是需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的,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一生,可能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回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请同学们一定不要放弃,要学会去解决这些问题,是它们成为你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卫校招生>卫校问答>贵州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推荐卫校
 
毕节卫生学校 毕节推荐卫校 毕节卫校招生 毕节卫校专业 毕节卫校排名 毕节中专卫校 毕节大专卫校 毕节有哪些卫校 毕节哪个卫校好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