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卫校网
丽江卫校 > 丽江卫校招生 > 丽江卫校问答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云南2020年卫校学什么好有前途

日期:2019-11-21 11:21  1010人关注

云南2020年卫校学什么好有前途?小编认为学医有几大好处:第一是探索人体和疾病是多么令人兴奋和神秘的事情,能满足大家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第二是看病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活动;第三是医生这个职业能得到别人的尊敬;第四是职业的稳定性好,收入也不错。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正是因为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愿意让孩子接触医学这一块,让孩子学习医学,将来能在医院里面工作,卫校有很多专业,那么同学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呢?

丽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丽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是丽江市唯一一所全日制国有公办中等专业学校,二○○三年四月由原丽江农校(1957年建校)、丽江卫校(1958年建校)、丽江财校(1979年建校)合并组建而成,2010年2月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6年、2009年、2012年,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10年3月获得丽江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10年9月获得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学校被表彰为云南省“平安校园”。学校面向全省招生,开设医学类、农学类、财经类、综合类中专学历教育,同时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电大、大理学院、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楚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保山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开设有各种类型的本、专科高等学历教育。学校目前在校中专生四千余人,各类本、专科学生近千人。

学校坐落于玉龙雪山脚下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学校占地375.5亩,其中校园占地241亩,校园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学习和生活条件良好。

丽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师资力量

学校办学历史长,积累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拥有一大批师德良好,业务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办学50多年来,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教改和科研为动力,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为丽江及周边州市培养了大批的农、财、卫方面的科技人才和基层干部。三校合并以后,集中了一批师德高尚、专业精深、结构合理的双师型队伍,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学校正努力用一流的师资与技能技术打造着滇西北职业教育的品牌。

丽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专业介绍

护理:培养能熟练掌握整体护理、病房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病的观察能力及应急护理能力,具有预防、保健及人际沟通能力的,适应新的医学模式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中、初级护理专业人才。

助产: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助产和护理操作技能,培养能规范地进行产前检查,正常接生、产后处理、新生儿处理操作,具有对难产及产科危重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具有围产期保健能力的中、初级助产专业人才。

农村医学:本专业培养具有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卫生宣教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并能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医务人员。

校企合作单位—健之佳

1、农村医学专业:古城区30名,玉龙县40名,华坪县30名,宁蒗县50名。

2、护理专业:云南鸿翔集团一心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0名,云南健之佳健康连锁药店40名。

3、中药专业:云南白药集团丽江药业有限公司40名。

4、通信技术专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丽江分公司40名。

5、畜牧兽医专业:宁蒗县50名。

6、学前教育:宁蒗县50名。

7、园林园艺专业:丽江雪山玫瑰庄园。

8、旅游服务与管理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大港旺宝国际酒店、丽江悦榕庄酒店、丽江泊尔曼度假酒店,以上三家均为超五星级酒店。

9、旅游服务与管理(高铁服务方向):与北京商鲲教育集团合作办学。

小编总结

以上是小编给同学们整理的相关学校的信息。健康是1,其他是0,而医生是健康的重要守门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医生的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重要。我国目前存在的医学和医生不受重视的情况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这一切一定会过去的。医生将会成为最受重视的职业,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成为医生。同学们在学校学习一定要认真努力的学习,考取相应的证书,把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牢固,把基础打牢。

卫校招生>卫校问答>云南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推荐卫校
 
丽江卫生学校 丽江推荐卫校 丽江卫校招生 丽江卫校专业 丽江卫校排名 丽江中专卫校 丽江大专卫校 丽江有哪些卫校 丽江哪个卫校好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