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卫校网
昆明卫校 > 昆明卫校招生 > 昆明卫校问答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昆明2020年卫校有哪些专业

日期:2019-12-13 10:27  707人关注

昆明2020年卫校有哪些专业?初中生毕业报读卫校学习一技之长,成为了很多学生的选择,卫校里面有哪些专业?现在在昆明地区每所卫校里面开设的专业都是不一样的,每所卫校里面都是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和自己比较火热的专业,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卫校必然都会有护理专业,因为护理专业是最开先卫校里面成立的专业,而且护理专业目前在社会上所占的地位是非常的重要,是不可忽视的。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专业介绍

农村医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临床基本诊疗技术,以及良好沟通能力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技术、全科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等。

就业去向: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具备报考执业(助理)医师、普通高校“专升本”和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等资格。

护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现代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不断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要课程:护士人文修养、人体结构与功能、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疾病学基础、护理药理、基础护理实践技能、健康评估、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急救护理学等。其实践教学超过总学时的50%。

就业去向: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从事临床护理和康复促进工作。

助产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现代助产专业和临床护理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人文科学知识。具有不断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助产专业和妇产科护理的发展需要,毕业后能在各级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家庭从事临床助产、妇产护理及母婴保健、家庭健康育儿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护理人文修养、孕产妇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实践技能、健康评估、成人护理、妇科护理学、产科护理学(含高级助产学)、儿童护理等。其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60%。

就业去向:各级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助产及妇幼保健工作。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简介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创办于1993年,是国家教育部备案(学院代码:5356),具有独立颁发高等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创办伊始,即以医药专业为主,师资雄厚,教学实验设备齐全,是一所云南省著名的老牌医药专科学院。学院离市区近,每年无形中学生可节省上千元交通费用,学生可在云南省会昆明更多的了解国家医药健康产业信息及各类科技信息。三年中更多体验大都市的生活。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师资力量

学院坐落在景色秀丽、四季如春的昆明。校园依山傍水,占地面积380亩,规划用地1500亩,实际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将达到3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人数14200余人。学院设有护理系、医学康复系、药学系等三个大系,医药专业齐全。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学队伍,现有专职教职工35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60余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有80人,主任医师职称的130人,较好的保障了各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需要。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办学模式

我院重视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培养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踏入社会很快打开局面,淘到第一桶金。同时在校学生除享受党和政府拨发的困难助学金外,还可享受国家级、省级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等各级奖学、助学金,学院还特别重视贫困生就业问题,每年都拨有专款设立奖学金和困难补助金,鼓励和帮助品学兼优而家庭困难的同学,并设有勤工俭学岗位,工读结合,顶岗实习,顺利完成学业。

小编总结

现在卫校里面开设的专业不再单一化,不管是护理类的专业还是医学类的专业都是有开设的,所以同学们读卫校也是有很多的选择的,但是不管同学们的选择是什么,以后的工作性质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是在医院里面工作,也是非常的具有稳定性的,所以同学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可以根据以后专业的发展前景来考虑。考虑清楚自己以后毕业出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卫校招生>卫校问答>云南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推荐卫校
 
昆明卫生学校 昆明推荐卫校 昆明卫校招生 昆明卫校专业 昆明卫校排名 昆明中专卫校 昆明大专卫校 昆明有哪些卫校 昆明哪个卫校好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