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卫校网
淮安卫校 > 淮安卫校招生 > 淮安卫校问答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江苏省2020年什么卫校比较好就业

日期:2019-12-20 09:23  1308人关注

随着医学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行业在我国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阔,无论是医学行业上的创新突破还是医护技艺上的日渐成熟,都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可,也让越来越多的同学想要就读并从事医护相关的工作,那么在江苏省2020年什么卫校比较好就业呢?要知道确定学生就业最大的因素应该在于学生自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而不在于学生是哪所学校的,自古以来,能者居之。下面小编也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一所江苏省的卫生学校,仅供参考了解。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技能型紧缺护理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的前身是淮阴医学专科学校和淮阴市卫校, 创办于1958年,1962年因国民经济调整改办江苏省淮阴卫生学校,2007年更名为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秉承“人才强校、质量兴校、市场立校、专业建校、和谐办校”的办学方针和“厚德、博爱、精业、笃行”的校训,践行“惟德惟才,至善至美”的教风和“勤学苦练 ,知行合一”的学风,建校5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2万多名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团中央光华基金会合作开展“英国带薪实习项目”,与美国鲍勃?琼斯大学签约合作开展“美国注册护士考试”、“海外护士资格考试”等培训项目,与中江公司合作向沙特国立医院输出毕业生4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均在100%,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7%。

江苏省2020年什么卫校比较好就业

师资力量

学校位于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淮安。有长江路、黄河西路2个校区,占地面积505亩。现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6201人,与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本科和专科层次成人学历教育及研究生课程班,年度在籍学员 3000余人。2007年12月,被省卫生厅、教育厅确认为全省在岗乡医中专学历补偿教育主办学校,目前注册学员33383人。同时,每年为本地区培训各类卫生人才4000多人次。现有教授、副教授42人,拥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职教名师、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一大批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骨干教师。

人才培养

开设护理、医学检验、康复治疗技术、助产、药学、针灸推拿等专业。其中护理、医学检验为江苏省高职示范专业。校内建有四大实训基地和两级实验平台。以淮安为圆心,立足江苏、辐射全国,建立“发散式”实习就业网络,重点拓建省内外三级甲等医院实习就业基地。与江苏省人民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北京304医院、广州南方医院等60多家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实习就业合作关系。学校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通过校院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7%。

办学方针

学校确立“市场立校、专业建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和谐办校”办学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了多专业、多层次以高职为主、中高职兼办、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并重的办学格局。现有高职专业六个:护理、涉外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和药学;其中护理专业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示范专业评估。中职专业二个:护理和医学检验技术,均为省示范专业。同时与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徐州医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等本科和专科层次成人学历教育及研究生课程班。学校现有全日制学历教育人数达4816人,成人学历教育在校学生总数 2365多人,与高校联合举办两个研究生课程班,有学员98人,每年培训各类卫生人才2000多人次。

学校荣誉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校被推选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协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获得“省职业教育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和谐校园”、“省职业教育优秀实训基地”、“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小编寄语:学习是一次独立的行动,需要探索、琢磨、积极应战、顽强应战,艰辛由你独自承担,胜利由你独立争取。而高考中也没有失败,它带给每个人的深刻思考、刻骨铭心的经历和感受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为理想而奋进的过程,其意义远大于未知的结果。所以同学们也请你们记住: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要记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卫校招生>卫校问答>江苏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推荐卫校
 
淮安卫生学校 淮安推荐卫校 淮安卫校招生 淮安卫校专业 淮安卫校排名 淮安中专卫校 淮安大专卫校 淮安有哪些卫校 淮安哪个卫校好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