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卫校网
泸州卫校 > 泸州卫校招生 > 泸州卫校问答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泸州2020年什么卫校就业最好

日期:2020-04-26 10:57  742人关注

很多学生来看中了医学行业就业稳定,而且就业之后单位的福利好,所以很多学生选择读卫校,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想知道泸州什么卫校就业最好?毕竟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都好点的学校去接受教育,毕竟学校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是第二个家。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下在泸州就业不错的卫校,来解决同学们报考学校时遇到的问题。

泸州医学院简单概况

泸州医学院也即西南医科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市,是四川省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国家“973计划”承担高校、 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是四川省免费定向医生培养的高等院校。

泸州2020年什么卫校就业最好

泸州医学院荣获泸州市第二届经典诵读大赛二等奖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局主办的泸州市第二届“诵读中华经典·美丽我的酒城”诵读大赛在江阳艺术宫举行,来自泸州市高新区、四川警察学院等12支队伍同台竞技。我校代表队以一首《大医精诚·择吟》荣获大赛二等奖。

我校参赛选手们经过1 月多月的认真备战,在朗诵作品的挑选、技巧的训练和整体的表演编排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朗诵起始,一段义正言辞的齐诵引人感悟;男女领诵讲述了与医德相关的古文故事,穿插的表演惟妙惟,最后发自肺腑的齐诵阐述了医者仁心,令人肃然起敬。现场掌声不断,反响强烈。经过评委们对诵读内容、语言表达、表情仪态、表演形式、服装效果等的现场评分,我校代表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并在4月23日四川省2016年“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暨泸州市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上进行了汇报表演。

据了解,泸州市“诵读中华经典·美丽我的酒城”经典诵读比赛作为泸州市2016年“书香酒城”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活动项目之一,迄今已举办两届,旨在增强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熟悉,营造人人喜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泸州市第一届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以一首《中医赋》荣获一等奖。

泸州医学院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4月28日下午,我校在城北校区稻香苑三楼活动中心召开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学校党政领导廖斌、何延政、刘广益、刘毅、邬丽莎、樊均明、彭钢出席大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刘广益主持。

党委书记廖斌作了动员部署讲话,他指出,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着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中央、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及市委的决策部署,为我校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结合我校实际,廖斌提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充分认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一是全面从严治党,拓展延伸党内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二是坚定理想信念,统一党员思想行动的客观需要;三是加强党性修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然要求;四是强化责任担当,加快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的现实需要。要精准把握“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的深刻内涵:一是要学党章党规,树理想、守底线;二是要学系列讲话,树信心、明方向;三是要做合格党员,树榜样、有作为。要切实提高“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的实际成效:一是要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二是要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三是要区分层次、分类指导。要认真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组织实施:一是要抓好层层推进,确保有责任有压力;二是要坚持以上率下,确保有示范有标杆;三是要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有反馈有落实;四是要注重舆论引导,确保有氛围有影响。

权点9个,30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3个;拥有13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3所。

上面关于泸州什么卫校就业最好?小编推荐了泸州医学院给大家作为参考,小编想告诉大家的是现在医学的岗位很多,医学类人才缺口是很大的,而医护行业的专业是贯通的,只要大家在校认真学习,掌握好牢固的知识,学到真正的本事,就不用担心就业问题了。希望上面内容的介绍能帮助大家,需要了解更多学校信息欢迎大家咨询邦博尔卫校网

卫校招生>卫校问答>四川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推荐卫校
 
泸州卫生学校 泸州推荐卫校 泸州卫校招生 泸州卫校专业 泸州卫校排名 泸州中专卫校 泸州大专卫校 泸州有哪些卫校 泸州哪个卫校好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