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卫校网
邯郸卫校 > 邯郸卫校招生 > 邯郸卫校问答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邯郸2021年初中生能去的卫校

日期:2020-11-02 16:36  662人关注

邯郸2021年初中生能去的卫校?现阶段医学专业是很多初中毕业生选择的人们专业之一,因为在医学毕业后工作比较稳定,福利待遇也会随着工作年限增长,不过同学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需要了解到学校的各种情况再做决定,下面小编就给同学们介绍一所卫校。

邯郸永年卫生学校简介

邯郸永年卫生学校始建于1978年,占地35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教职工70人,在校生1000余人。学校有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专职教师35人,教师队伍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96%。

学校从1980年开始招生,毕业生累计达到25000人。学校实施了中国农村卫生人才开发项目,并成为该项目省级教改试点学校,为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350名,受到中国农村卫生人才开发项目专家评估团高度评价。学校既教书又育人,从严治学,教学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不仅受到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好评,并多次受到省、市、县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表扬。1986年光荣出席全国卫生工作先代会;1993年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亲临学校视察工作并题词:“教书育人,为农村培养优质卫生人才做贡献。”我校普通护理、中西医结合、社区医学专业,经省卫生厅、教育厅、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专家组评估认定,都已顺利达标。国家承认学历,持毕业证可参加全国执业护士、执业医师考试;2003年经市发改委和省招生委员会批准,面向全省招收普通中专班,学校代码(6259);2006年经省教育厅验收批准成为河北医科大学成人专科校外教学点,并经评估认定授予省级重点职业学校荣誉称号。办学档次、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邯郸永年卫生学校质量保障措施

1.专业动态调整。通过到实习医院深入调研岗位对人才素质能力的需求,聘请行业、医院、高校等专家召开论证会,制定专业课程标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2.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模块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统一。

3.教师培养培训。加强培训,各任课教师主要是利用寒暑假到区第一医院和市第一医院岗位实践锻炼,不少于30天,让医、教协同发展。

4.规范管理情况。教学管理,学校建设并运用好科室、教师、学生三个评价体系,加强常规管理和日常督导,发挥好考试鉴定的促进作用。学生管理,执行封闭式管理,认真做好平时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学生安全工作。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免学费政策,收费项目和标准按照区物价局审核标准执行,建设节约型校园,减少不合理开支。后勤管理,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实现“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合理调配,物尽其用”。安全管理,封闭式教学,凭请假条出入,加强消防知识培训,制定突发事件预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演练,平时加强巡查,门岗、宿舍、学生科、值班校长联合大检查,普及用电安全知识。

5.德育工作情况。积极开展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抓好社团建设,定期开展社团活动日,社团风彩展示活动。

6.党建情况。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引领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

邯郸永年卫校的专业设置

护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中初级临床护理和保健护理专业人员。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院(所)、企事业单位医务室、保健部门,从事护理、保健护理工作。

中医康复保健

主要专业课程设置: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与寄生虫、中医学基础、药物学、中药方剂学、临床医学概要、康复医学基础、针灸学基础、推拿学、针灸治疗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小儿推拿学等。

主要就业方向:康复疗养院、医院康复科、康复保健中心、社区康复保健机构等。

很多卫校都和相关的医疗企业或者单位有合作关系的,学校也比较注重对大家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后在实训期间就可以积累经验,等到毕业上岗之后,就可以熟练的操作各种工作,现在国家大力扶持中等教育,开设的卫校有很多,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就很多卫校,大部分都是负责分配就业的,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

卫校招生>卫校问答>河北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推荐卫校
 
邯郸卫生学校 邯郸推荐卫校 邯郸卫校招生 邯郸卫校专业 邯郸卫校排名 邯郸中专卫校 邯郸大专卫校 邯郸有哪些卫校 邯郸哪个卫校好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