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卫校网
石家庄卫校 > 石家庄卫校招生 > 石家庄卫校问答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河北2022年有哪些中等卫校

日期:2022-08-10 16:04  255人关注

未来护士将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健康教育作为护士的一项基本职业要求了,健康教育在我国应用的时间不长,目前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主要是医学类学校和医院,所以医学类学校还是很重要的。那么河北有哪些中等卫校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两所还不错的中等卫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河北有哪些中等卫校

石家庄冀中医学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简介

石家庄冀中医学中等专业学校是经石家庄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专业设置有护理、护理、口腔、药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和对口大专等专业。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电教室、实训室、微机室、语音室、食堂、洗浴室、多功能厅等基础设施齐全,还有9000㎡的运动场所。

实验仪器、实习设备先进,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除了拥有自己稳定的教师队伍外,还从各高校聘请专家教授以及工作在第一线的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师来我校授课。经过多年的开拓进取,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

 河北2022年有哪些中等卫校

专业设置

高级护理3+3大专专业;口腔修复中专专业、护理学中专专业、中药学中专专业、药剂学中专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中专专业、医学检验中专专业;高级护理1+3对口升学大专专业、高级护理2+3对口升学大专专业、口腔医学1+3对口升学大专专业、口腔医学2+3对口升学大专专业。

师资力量

石家庄冀中医学中等专业学校现有校内专、兼职教师168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这支教师队伍继承和发扬了学校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在教学教研和教改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8人,中级职称20人;双师型教师14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3人;学校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个,校外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60人,其中许多是知名护理专家、临床药学专家、高级技师,在学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优惠政策

1、农村户口、县镇非农业户口和城市贫困学生均可享受2300元的免学费,国家贫困县户籍和家庭特困的学员同时可享受3000元的国家助学金;

2、住宿费600元/年,杂费700元(含生活用品、白大衣、体检、保险等费用),书费300元(多退少补),口腔专业、对口升学班另交材料费600元。

3、双学历大专班第二年起开设大专课程,按大专学费4300元/年收取。

石家庄柯棣华医学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简介

石家庄柯棣华医学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以培养护士为骨干专业的特色院校。学校成立于1992年5月。当时正值柯棣华大夫逝世50周年,为了永远纪念这位为中国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国际友人,学校取名为石家庄柯棣华医学中等专业学校,由柯棣华大夫的夫人郭庆兰女士出任名誉校长,原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政委胡邦忠先生任董事长,薛钦女士任校长。

发展历程

十九年来,在柯棣华国际主义精神的鼓舞和下,全校教职工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教书育人,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连续跨越了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1995年升格为石家庄柯棣华高等医校;第二个台阶,1999年升格为石家庄柯棣华医学专修学院;第三个台阶,制定了以护理为骨干专业的特色发展战略。

毕业生连续三年供不应求,学校连年被省市教育厅局评为先进单位。是我国首家申请ICE8000国际信用监督体系诚信评级的民办院校,被中国教育联合会授予“中国最具特色的职业学校”,董事长胡邦忠在1998年曾被评为“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先进创业者,2004年12月,经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教育厅认定,被评为省重点职业中专学校。

学校规模

学院目前开设护理、助产、营养与保健、康复技术、药剂、口腔修复工艺六个专业。2017年在校生4819人,教职员工262人,专职教师176人。

以上两所中等卫校着重讲一下石家庄柯棣华医学中等专业学校,这所学校是为了纪念为中国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国际友人柯棣华大夫而命名的,并由柯棣华大夫的夫人郭庆兰女士出任名誉校长。学校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在全校开展爱国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柯棣华医学中等专业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目标。

卫校招生>卫校问答>河北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推荐卫校
 
石家庄卫生学校 石家庄推荐卫校 石家庄卫校招生 石家庄卫校专业 石家庄卫校排名 石家庄中专卫校 石家庄大专卫校 石家庄有哪些卫校 石家庄哪个卫校好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