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外专局正式公布了2016年度地方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立项名单,全国15所地方强校获批立项成为新建基地,重庆医科大学围产医学团队以“母胎医学创新引智基地”成功入围,成为西南地区第一所获批立项的地方高等院校。
3月23上午,“‘111计划’项目启动仪式暨母胎医学国际协同创新研讨会”在袁家岗校区生命科学研究院317会议室举行。重庆市教委纪检组长时琳琳、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世玉、重庆市外国专家局局长雷虹、重庆市科技委员会科技合作处处长周艳,世界排名前100大学的11位外国专家和我校专家团队、国内相关领域学者,我校党委书记吴小翎、副校长杨竹,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同志、111基地负责人和基地骨干人员到场参会。
杨竹副校长主持启动仪式,她向大家介绍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背景,表示我校高度重视这一项目,将其视为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宝贵发展机遇,会从人、财、物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
吴小翎书记致欢迎辞。他感谢长期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有关部门,欢迎远道而来的海内外专家。吴书记简要介绍了过去60年里几代重医人不懈奋斗、开拓进取,在教学、科研、学科、人才培养、医院建设等各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他指出,学校立足“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建设“开放型、国际化高水平医科大学”目标和“开放合作”的发展战略,自2012年与国际知名产科学专家菲利普.贝克(Philip Baker)教授结识并建立起深厚友谊和密切联系。吴书记高度评价Baker教授在我校参与建立“中国-加拿大-新西兰国际妊娠研究联盟”、“中国-加拿大-新西兰联合母胎医学实验室”、“国际妊娠研究联盟重庆中心”等科研合作平台中的积极贡献和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指出,正是基于Baker教授和团队的努力,为重庆医科大学“母胎医学创新引智基地”获得教育部“111计划”的立项支持奠定了重要基础。基地的建设将为学校引进更多的国际优秀人才搭建平台,从而推动产科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化办学水平。“母胎医学创新引智基地”汇聚起的国际国内优秀人才,不仅标志着“母胎医学创新引智基地”初步完成了“引智”阶段的任务,同时也标志着多国合作的母胎医学国际协同创新团队正式开启工作模式,即将进入“创新”阶段,必将在不久的将来结出累累硕果。
市科委科技合作处处长周艳女士讲话。她代表重庆市科委对项目的启动和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学校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开放协同创新表示诚挚感谢。她表示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战略,高度评价重庆医科大学在推进国际合作上取得的大量可喜成绩,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已经成为学校对接国际学科前沿,引领自主创新活动,孕育重大科技成果的主阵地,重医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走在全市高校前列,希望学校通过开展长期稳定的高水平合作,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市科委将不断关注和支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重庆市外专局局长雷虹女士讲话。她讲解了我国对“111计划”的顶层设计,赞扬学校对推进“111计划”的高度重视和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表示市外专局将积极支持学校进行项目的推广和发展,希望学校能引进更多人才,为重庆乃至中国的母胎医学国际协同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市教委纪检组组长时琳琳先生讲话。他指出,重庆医科大学在开放办学尤其是来华留学、科研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入选“111计划”既是对学校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一大契机,学校要坚持打造高起点、高标准、高平台的创新基地,加强顶层设计、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发挥好海外人才的重要作用,把“引智”和“创新”有机融合。
外方合作专家代表Philip Baker教授发言。他深情回顾了和重庆医科大学结缘的历史,盛赞重庆这座美好的城市和重庆医科大学领导们为他和他的团队提供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全力支持。他高度赞美了重医学生们好学、敬业的精神,建议与会专家们珍惜这次机会,认真组建团队和选择合作人员,为未来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他指出,今年会是基地蓬勃发展的一年,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Baker教授风趣幽默的讲话让大家笑声不断,全场气氛热烈。
随后,吴小翎书记为海内外专家们颁发聘书。
在三天的时间里,专家们将就做细做实引智基地未来5年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聚焦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凝练并落实研究任务;创新基地管理和运行机制;统筹海外团队来华期间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访问交流活动,发挥海外人才在学科创新中的独特作用等多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宣传部 外事处 科研处 附一院产科
杨竹副校长主持仪式 |
吴小翎书记致欢迎辞 |
市科委科技合作处处长周艳女士讲话 |
市外专局局长雷虹女士讲话 |
Philip Baker 教授做讲座 |
市教委纪检组组长时琳琳先生讲话 |
颁发聘书 |
颁发聘书 |
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