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的公办口腔医学学校有: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等公办口腔医学学校。
一、2024浙江公办口腔医学学校名单一览表
序号 | 口腔医学学校名称 | 口腔医学学校地区 | 口腔医学学校性质 |
1 |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宁波 | 公办 |
2 | 温州医科大学 | 温州 | 公办 |
3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杭州 | 公办 |
4 |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 | 杭州 | 公办 |
二、2024浙江公办口腔医学学校简介
1、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00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同年秋季开始招生。2004年11月,获得教育部重新确认。2007年2月,依法完成登记注册,取得独立法人资格。 学院立足于浙江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立20个本科专业,分属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五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4146人。
学院设有中医系、临床医学系、针灸推拿学系、药学系等13个系及体军教研室、社科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280人,其中专职教师93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14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209人。 建院以来,全院师生员工秉承浙江中医药大学“求本远志”校训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模式,依托母体学校的办学优势,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性强,择业面广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址位于钱塘江南岸。由于条件限制,缺少独立校园,长期与母体学校同校址办学。根据教育部第26号令及省政府、省教育厅的要求,学院积极开展新校迁建工作。2009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与富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框架协议书》。 2010年7月,与富阳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富阳市人民医院、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三家单位正式签订《共建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协议书》,确定学校新址落户富阳市富春街道高教园综合体内,占地面积500亩,规划校舍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概算10.9亿元,学生规模近期5000人,远期7000人。
新校园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预计2014年12月前建成并部分投入使用,全部工程建设将于2016年9月前完成。 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与建设,学院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举办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将不断加强内涵建设,规范办学,加快建设,力争建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型独立学院。
2、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南岸,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六和塔”隔江相望。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6月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正式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2000年3月,整体迁至现址。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工作基地。 下设12个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建有14个研究机构,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626人(含独立学院),其中本科生10585人、硕士生1643人、博士生171人、留学生227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提升学科专业水平。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2个,其中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重中之重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7个。 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14个,覆盖中医、中药2个一级学科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二级学科;硕士点48个,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6个一级学科和生物化工二级学科,以及自主设置的听力学、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中医药信息学、中药市场营销、中医药生物工程学、实验动物与比较药理和口腔修复重建医学等7个目录外硕士点;具有临床医学(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本科专业26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浙江省重点(优势)专业14个。中医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中医学、临床医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拥有国家教学团队1支、国家精品课程9门。 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先后两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现有校本部教职工1035人,正高职称303人(含附属医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0人、浙江省“千人计划”人选5人、卫生部和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浙江省教学名师7人、浙江省名中医40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2014年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坚持学术兴校,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拥有血液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10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4个、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2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4支。 近五年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84项。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 办有《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2种学术期刊,其中《学报》是全国对外发行最早的中医学术刊物之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被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先后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及丽水市、海宁市、衢州市、磐安县等市县(区)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已与美国、德国、英国、巴西、日本、韩国、香港、澳门、台湾等28个国家与地区的62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招收了52个国家与地区的国(境)外学生,先后聘请了40余位外国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3、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是浙江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改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 学校1958年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临床医学、中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等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设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现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10个省重点学科。
学校有32个本科专业和1个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5700余人(不含独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其中博士研究生106人,硕士研究生2700余人,学历教育留学生660余人。 学校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9300余人(含各直属附属医院),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400余人。学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不含独立学院),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09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77人。 拥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教授评审权和11个一级学科副教授评审权。一批优秀教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省特级专家、省“千人计划”、省高校特聘教授、省“151人才工程”等。 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重点(建设)专业10个、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5个、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2个。
获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3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项。在历年全国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学校毕业生的成绩在全国百余所设有临床医学类专业的高校中一直处于先进行列。
展开全文 ∨